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自然風光秀麗,靈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諸山,點綴於太湖之濱,形成了富有江南風情的湖光山色。中國四大名園中,蘇州就占有拙政園、留園兩席。“吳中第一名勝”虎丘深厚的文化積澱,使其成為遊客來蘇州的必遊之地。既有山水之勝,再加上名聞天下的園林之美,自然、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曆史文化氛圍濃厚,是名副其實的“人間天堂”。
蘇州古典園林的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六世紀春秋時吳王的園囿,曆代不斷建造,名園日多。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私家園林遍布古城內外。中國園林有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兩大係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帶,後者則以蘇州為代表。皇家園林以宏大、嚴整、堂皇、濃麗稱勝,而蘇州園林則以小巧、精致、淡雅、寫意出名。
蘇州古典園林宅園合一,可賞、可遊、可居,這種建築形態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風光的城市中,人類依戀自然,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環境的一種創造。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這四座古典園林,建築類型齊全,保存完整,係統而全麵地展示了蘇州古典園林建築的特點,它們模擬自然風光,創造了“城市山林”,實現著“居鬧市而近自然”人類理想,是明清時期江南民間建築的代表作品。園林中流水清澈,鮮花爭豔,一座園林逛上一天也不會厭倦疲憊。
夜色中的園林,沒有了白天人頭攢動的熱鬧,還原了園子本身的幽雅。陸陸續續續的遊人輕輕地走進園內,清風拂麵,月色如水,舉步水竹雲山,落座風花雪月,小橋、燈光、水影、七裏山塘,是老蘇州的印記。走在古樸的青磚上,夜色中粉牆黛瓦撲麵而來,滿是民族韻味的串串紅燈籠隨風搖曳,晚風中時而飄來了悅耳的民樂聲,河水中的槳聲燈影向海內外遊客述說著悠悠的江南之夢。元初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蘇州,見到蘇州風貌,十分欣賞,把它與意大利著名的水域威尼斯相媲美,譽之為“東方的威尼斯”。水上的蘇州確實是一首流動的詩。
看蘇州,值得留戀處很多,始建於明代正德四年(1509)的拙政園是蘇州四大名園之首,可謂中國園林的經典之作。園以水景取勝,平淡簡遠,樸素大方,保持了明代園林疏朗典雅的古樸風格。據說江南才子文征明參與了設計,人文氣息尤其濃厚,處處詩情畫意。獅子林是元代流傳至今的假山,群峰起伏,氣勢雄渾,奇峰陸石,玲瓏剔透。假山群共有九條路線,二十多個洞口。“人道我居城市裏,我疑身在萬山中”(《獅子林即景》維則),就是它的真實寫照。留園以建築空間處理精湛著稱。整個園景以長廊為脈絡,曲徑通幽,隨形而變,循廊而觀,處處有景,廳堂在蘇州諸園中最為宏敞華麗。虎丘有“吳中第一名勝”之稱。相傳吳王夫差葬父於此,三日後有白虎雄踞其上,故而得名。內有斷梁殿、劍池等許多景點,其中年逾千載的虎丘塔已成為蘇州的城市標誌,如能在中秋之夜到此賞月聞歌,那就更是風雅不凡了。
而太湖恰如鑲嵌在長江三角洲上的一顆明珠,這裏山水相依,層次豐富,形成一幅“山外青山湖外湖,黛峰簇簇洞泉布”的自然畫卷。太湖古稱震澤,又名五湖,湖的沿岸和湖中諸島是吳越文化的發源地,能看到春秋時期的闔閶城、越城遺址、隋代大運河、唐代寶帶橋、宋代紫金庵、元代天池書屋、明代揚彎一條街等等。慢慢行走於這些名勝,恰如遊行於曆史長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