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翻開浩如煙海的曆史書卷,你會在讀到一場場無休無止的民變、兵禍、匪患、戰亂的同時,也閱知一個個頂天立地的殺伐英雄。是戰爭和打殺讓豪傑與霸主在硝煙烽火中雄起。這些英雄故事又作為一種文化與精神由硝煙烽火浸染在一代代民眾身上,由他們作為載體持續傳承給後人。唯一讓後人悲涼的是無數平民在戰爭殺伐中成為孤魂野鬼。後人傳承英雄,後人又體驗悲涼,難道說這就是所謂文學中的審美?我很難置信。
當我在福建曆史文化名人的故紙堆行走時,我看見了不能不讓我佩服的征戰英雄賀齊。他是魏吳蜀鼎立的三國時代能征善戰的吳國將軍,跟福建的關係極大。是他帶兵進入閩地,平定了東冶(今福州)的地方叛亂;又是他帶兵進軍閩北,消除了南平、建安(今建甌、建陽一帶)的騷亂;還是他奏請朝廷批準,在建安設置了閩地第一個都尉府。時人稱賀齊為“平亂名將”。
盡管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沒有講到賀齊,但並不等於賀齊在三國時代不威武顯赫。在筆者看來,曆史小說總以帝王為中心展開故事,設計人物情節,尤其《三國演義》多寫宮廷陰謀和帝王將相的失誤或敗績,並以此結構故事刻畫人物。賀齊恰恰是一個幾無敗績的“常勝將軍”,他一生征戰無數,幾乎沒有一次影響到東吳政權和帝王霸業的危機,故而小說家未寫他,也屬正常。
吳越有悲涼,吳越更有豪氣。賀齊就是在裹挾著悲涼和豪氣的文化語境中誕生於東吳會稽郡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他跟閩越王無諸是同鄉。賀齊的特點是:哪裏出現疑難雜症或突發事件,他就被吳王孫策派往哪裏解決。他年輕時為郡吏,當過郯縣縣長。縣吏有個叫斯從的人輕薄放蕩,為非作歹,在地方上組成了一股黑惡勢力,橫行鄉裏,欺壓百姓。賀齊看不慣,欲懲治,傳來斯從。縣主簿勸他說,斯從是郯縣豪門大族,山越人都附從他,賀縣令如果今天懲治了他,明天賊寇就會來進犯縣衙。賀齊聽了這番話,大怒,他說他是個不信邪的人,當即拔劍斬了斯從。這一下郯縣上下像炸開了鍋似的傳言紛紛揚揚。斯從的族人黨羽糾集千餘人舉兵進攻縣城。賀齊是個有勇有謀的人,他早料到斯從的族人黨羽及其黑勢力會來報複,事前已做好準備。他的應對方略是:主動組織縣裏地方武裝並率領官吏百姓共同迎擊叛亂者。主要做法是誘敵入城。他組織部分人馬作為第一梯隊,先行阻擋叛亂者,戰法是邊打邊退,故意往城門退卻,引敵犯城,然後在城門邊埋下伏兵。他告訴士兵:這種戰法在軍事上叫伏擊戰。兵士們領會了賀齊的軍事意圖後馬上做好一切準備。斯從的族人黨羽不知有詐,直通通地往城裏發起凶猛進擊,沒料想正好落入賀齊布好的“口袋陣”。於是賀齊的伏擊軍利用有利地形全麵反擊,第一波是箭射,第二波是劍擊刀砍,最後是飛馬追擊。叛亂者被殺得落荒而逃,賀齊的官軍大獲全勝。一股地方黑惡勢力就這樣被鏟除,賀齊一時威震山越。
你不能不承認,人的智慧與悟性是有高下之分的。賀齊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就屬於政治智慧和軍事悟性較高的強者。他雖然沒有經過專門的軍事學院學習訓練,但他善於把握形勢了解戰情,善用計謀韜略,熟悉用兵典法。這樣,他就能站在他那個時代的軍事製高點上運籌帷幄。
不久,鄰縣太末、豐浦兩地百姓造反,縣令們無力抗擊,趕忙奏報朝廷。吳王孫策想到賀齊,於是派其前去任太末縣縣長,組織平亂。賀齊首先分析了民眾造反的原因:一是當地百姓被盤剝太多,官員貪腐,不管百姓死活;二是當地久有盜賊,這些人利用了民憤,有意識地私下組織並挑頭帶領民眾造反。賀齊弄清了這些情況後,所采取的應對策略是:第一,做說服教育和化解工作,派人找到起事鄉村的頭人族長,講清道理,說服他們與盜匪劃清界限。第二,最重要的,就是擒賊擒王。賀齊組織重兵圍剿挑頭的賊匪,下死命令將為首惡徒斬殺,使之群龍無首。第三,也是最關鍵的,就是組織供應糧食扶持良民,保障良民度過饑荒。隻花了一個月時間,賀齊就將騷亂全部平定,得到吳王孫策的嘉獎。賀齊本人的名聲也在吳國打響。
二
賀齊首次入閩是在建安元年(196年)。
閩地山清水秀,花紅柳綠,經濟繁榮,資源豐盈。正因為如此,一些執政者以為有實力,喜歡與更高執政者對抗。當時有個叫王朗的人帶兵謀反,被孫策舉兵打敗後逃奔東冶(今福州)。東冶當時屬於吳國的轄區。侯官(福州)長商升起兵響應,他襄助王朗共同發兵反叛吳王。孫策先派永寧縣縣長韓晏兼任南部都尉,帶兵討伐商升,卻被商升率領的軍隊擊敗。於是孫策改派賀齊替代韓晏兼任南部都尉,帶兵入閩討伐商升。商升畏懼賀齊的威名,派人前來請求訂立盟約。賀齊為避免戰爭殃及百姓,便同意訂約。賀齊開出的條件是商升必須解除地方武裝。商升於是送上印綬,走出府邸欲請求投降。叛軍首領張雅和詹強等人不願投降,反而聯手殺死商升。張雅自稱“無上將軍”,詹強自稱“會稽太守”。叛軍人多而賀齊兵少。賀齊這回采取的應對戰法,首先還是摸清敵情。他從調查中發現,叛軍內部並不是鐵板一塊,張雅和詹強既有合作也有猜疑;張雅和握有重兵的女婿何雄不和,他們為爭奪地盤而水火不容。賀齊認為這次的謀略就是采用離間計策。於是派人乘機離間張雅和何雄兩人,又設計使張、詹內部互相猜忌對立,各自擁兵圖謀對方。張雅與何雄果然中計,他們相互火拚。賀齊見戰機來了,馬上組織部隊對敵各個擊破,先把何雄的主力打敗,然後一鼓作氣,再把張雅的部隊殲滅,獲得這場戰爭的決定性勝利。詹強黨羽看到這樣的場麵非常震懾恐懼,他本來就沒什麼部隊,為活命便率眾出來投降。於是,又一場叛亂被賀齊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