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先賢神韻(2 / 3)

周恩來和葉挺沒有氣餒。他們在組織部隊休整的過程中,利用閑暇開展政治宣傳,書寫“沒收大地主土地,實行耕者有其田”、“打到土豪劣紳,消滅貪官汙吏”、“組織窮人武裝,組織農民協會”等標語口號,或張貼,或散發。一時風起雲湧,群情振奮,工農百姓的心都向著起義軍這一邊。周恩來和葉挺看見群眾被發動起來後,當即在長汀建立農會組織,進而積極籌措軍費,實行對土豪劣紳沒收糧食和繳收款項,補充到起義軍內。在這裏,他們公開槍斃了4個罪大惡極的土豪劣紳,籌集了4萬多的現大洋作軍餉。在這裏,周恩來認識了當地有名的醫師傅連暲,請他為很多傷病員治療。還是在這裏,周恩來和葉挺擬定了向上杭進軍的計劃。很快,上杭的守敵被起義軍打得四處逃竄。起義軍控製了上杭,進而控製了通往廣東東江地區的水陸交通要道。

我曾經多次去過上杭,那裏獨特的客家民風、客家山歌和舉世聞名的客家土樓,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於20世紀90年代建立起來的上杭客家族譜博物館,規模不算很大,樓房也很一般,卻藏有4000多冊客家姓氏族譜,數量為福建之最。讓我驚訝的是,這個博物館不但藏有當年朱毛紅軍以及周恩來、葉挺等老一輩革命家的珍貴曆史文獻資料,而且經他們努力,尋找到了廖仲愷、朱德、葉劍英等一係列先賢的族譜資料,原來他們的祖先均是上杭人。

在上杭,周恩來見到了閩西特委宣傳部長羅明及閩西各縣黨的負責人,指出當前黨的中心任務就是開展武裝鬥爭,實行土地革命。周恩來向他們布置的任務是:起義部隊向潮汕方向發展,準備建立東江革命根據地,組織力量重新北伐,要求閩西各級黨組織協助做好四項工作:一是搞好交通運輸;二是籌集糧餉;三是協助警戒和收集情報;四是收攏安置傷病員。起義軍撥給上杭黨組織五六十支槍,幫助建立了工農武裝和“上杭縣臨時工農政府”。從上杭向東江進擊後,起義軍打得十分頑強堅決。敵我雙方均傷亡慘重。由於李宗仁調集大部隊合圍起義軍,周恩來和葉挺不得不將部隊重新帶回汀江,南出永定,甩開敵人的合圍……

周恩來又一次進入福建,是在1931年的冬天,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飄落在田野山岡,一片片青綠的群山皆被皚皚白雪覆蓋。周恩來由上海前往中央蘇區,途經廣東而進入永定。在這裏,他見到了張鼎丞、肖向榮等人,向他們講述了當前形勢和工作任務。由於當地受到“左”傾路線的影響,正在開展“肅清社會民主黨”的運動,一大批黨員幹部受到誣陷打擊,有的甚至蒙冤致死;群眾思想混亂,蘇區四處危機。周恩來聽後拍案而起,一方麵要求堅決製止,一方麵給上海臨時中央寫信,建議從源頭開始治理。由於有了周恩來的強勁幹預,福建蘇區乃至整個中央蘇區“肅清社會民主黨”的錯誤被全麵糾正。

這一次入閩,周恩來的再一大貢獻,就是堅決支持毛澤東提議的發起攻打漳州的建議。

當時的中央許多領導,都還是堅持攻打大中城市的理念和思路。毛澤東對此有異議,卻孤掌難鳴。紅軍被迫攻打贛州失敗,但中央特派員還是堅持攻打城市。毛澤東在無奈之時,想起他在閩西聽到的關於福建漳州的軍事情況,後來又做了仔細研究,發現漳州守軍比較薄弱,於是在中央特派員敦促紅軍接著攻打城市的情形下,靈機一動,就提出了紅軍向東南方向進軍攻打漳州的思路。為了把事情做成,毛澤東親自給周恩來寫信,表述了攻打漳州的原因和打法。周恩來正在閩西,看到毛澤東的信件,很快決定,同意並支持紅軍攻打漳州的計劃。後來根據開國上將楊成武的回憶,紅軍攻打漳州十分順利,斬獲頗多,尤其收繳了當地富豪很多銀兩。

“漳州戰役”是中央蘇區紅軍攻打中等城市獲得的第一次勝利,也是“柿子專揀軟的捏”的一次成功範例。

由於上海黨的臨時中央機構遭到毀滅性破壞,周恩來和其他領導人不得不撤到中央蘇區。這時,負責軍事工作的周恩來穿行於閩贛之間就成了家常便事。第四次“反圍剿”期間,周恩來和朱德就於1932年10月18日指揮紅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潰駐守在建寧城的國民黨周誌群第二團,擊斃國民黨建寧縣長,俘虜敵人400多名,繳獲槍支500多支,再次解放建寧。周恩來就住在城關的中心地帶,是一棟兩層樓的紅房子,至今“周恩來舊居”作為遺址和教育基地仍被保護完好。紅軍並沒有休整,他們在周恩來和朱德的指揮下,乘勝追擊,直搗泰寧梅口,消滅在那裏的守軍,再次繳獲大量武器彈藥。占據泰寧的守軍企圖抵抗,周恩來和朱德乘借士氣旺盛,再次指揮軍隊強攻泰寧,將泰寧守軍打得狼狽逃竄。紅軍占領泰寧縣城後,稍作休整,幾天後就又一次組織紅軍發起向北麵邵武的攻擊,紅軍所向披靡,邵武守軍望風而逃,紅軍解放邵武。邵武與光澤連接,周恩來和朱德又號召紅軍進擊光澤之敵,攻克光澤後,又向江西的黎川縣進軍,連克江西的資溪和金溪,收獲勝利果實,擴大了蘇區地域,不僅使閩北和閩西蘇區連成一片,也將閩贛蘇區區域擴展千裏……

1933年的盛夏,驕陽似火的閩北,民眾的革命情緒也如盛夏的驕陽那般火熱。紅軍占據的各個武裝割據地域,軍民們在不斷的遊擊戰中堅持鬥爭。周恩來根據中央的安排具體部署第五次“反圍剿”。這時,福建的建寧成為閩贛兩省的革命鬥爭中心。周恩來命令彭德懷和滕代遠組成“東方軍”入閩作戰,繼而他自己從贛南移師建寧,坐鎮建寧指揮“東方軍”的軍事行動,在閩贛邊界取得多次戰鬥勝利,從外圍解了贛南大戰場紅軍的困境。一直到1934年春節過後,周恩來和“東方軍”才被迫離開閩地而重返贛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