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在閩西的故事,即便不是閩西人,也能講出一串一串。
在毛澤東人生最低潮的時候,是閩西百姓用最多的心血和愛心守護著這位“曾經倒黴”的紅軍首領。毛澤東不如意的時候,閩西就成了他安生、修養和讀書、思考的最佳去處。毛澤東和賀子珍的恩愛生活,可能在閩西表現得最美好完滿。毛澤東在閩西有一回被團丁追擊,是當地一位老農用稻草堆壘起來覆蓋著他,騙過團丁追擊而救了他。毛澤東還有一回夜裏召集當地幹部開會,搞調查研究,被早已盯上的秘密特務看見,拔出手槍瞄準就要開槍,正好被特務的父親發現,當場製止,特務刺殺未遂。閩西的鄉親人人信服和愛戴毛澤東,那是因為毛澤東領導工農打土豪,給貧苦百姓分田分地。毛澤東的閩西上杭“才溪鄉調查”,不光是出了一句“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名言,更是對“教條主義”、“本本主義”最強烈的譴責。毛澤東強硬的一麵、原則的一麵在閩西有所表現,譬如他敢於頂抗中央特派員,堅持真理,不懼打壓;不惜“戰友情誼”、甚至有些“霸氣”地同朱德、陳毅爭論,在爭論中形成他的思路和相當精彩的思想觀點;他也有柔情和屈尊的一麵,譬如他對大多數人的意見的曲折接受,對自己落選的反思,對不理解他的指揮員們的耐心說服等等,讓後人看見了這位共和國締造者的複雜心路曆程和多重性格的複合組成。毛澤東一生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他創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具體到紅軍時期,就是他關於中國革命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武裝道路。應當說,閩西贛南的革命鬥爭實踐,正是他形成這些思想的主要地域。如若誰想看到鮮活生動,既神采飛揚指揮若定大氣磅礴,又言辭激烈性格執拗,甚至個別時候有些“落魄”的紅軍領袖毛澤東,那麼你就走進這段閩西熱火朝天的紅色革命曆史吧,在那裏你一定會有所發現和收獲……
詩人毛澤東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寫下的偉大詩篇,是他真實情感的流露,也是他生存的那個年代的真實記錄。毛澤東在《清平樂·蔣桂戰爭》中這樣寫道:
風雲突變,軍閥重開戰。灑向人間都是怨,一枕黃粱再現。紅旗越過汀江,直下龍岩上杭。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毛澤東一身都善於抓住戰機。軍閥們打得不可開交之時,正是毛澤東抓住機會擴展紅軍之日。“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紅軍的武裝割據就這樣在“軍閥混戰”的時日裏一片片相連。在閩西贛南,毛澤東所取得的軍事勝利,隻是一部分,他關於軍隊不僅要做軍事工作,還要做政治工作,宣傳工作,組織群眾發動群眾的工作,以及幫助群眾進行生產建設的工作思想,就是在這裏形成的。於是閩西贛南連成一片後,一個個縣級紅色政權得以建立,跟隨紅軍鬧革命的窮苦百姓得到田地和糧食分獲,文盲、半文盲者有機會進夜校讀書識字,群眾一邊支持紅軍打仗一邊抓緊生產……這就是毛澤東的高明之處,也是他區別於其他舊式軍隊草莽流寇首領們的過人智慧體現。
毛澤東的《采桑子·重陽》,也是在閩西寫下的: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裏霜。
毛澤東有明顯的反向思維特征。你看,蒼涼肅殺的秋風,總是給人暮色老衰的感覺,但在詩人毛澤東眼裏,強力勁吹的秋風,“不似春光,勝似春光”,遼闊的江天裏依然生機勃發,風光無限。毛澤東一生倡導文學創作應將“革命的現實主義與革命的浪漫主義相結合”,其實他自己正是這一創作方法的典型代表。
古田會議精神的確立,是毛澤東一生最重要的思想成果之一。
自1929年紅四軍主力轉戰贛南、閩西之後,紅軍取得了首戰長嶺寨、三打龍岩城、攻占上杭、攻克汀州等光輝戰績,紅軍的隊伍不斷擴大,根據地不斷拓展延伸。然而紅軍也吃過一些敗仗,暴露出紅四軍內部存在的種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如單純軍事觀點、闖王式的流寇主義、極端民主化思潮、平均主義觀念、小團體主義現象等等。毛澤東以為,如若這一係列思潮不能很好的得到解決,則中共中央賦予四軍的軍事戰鬥任務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毛澤東和黨內軍內諸位同誌的爭論,這時幾乎達到白熱化程度。正所謂“真理不辯不明”,就是辯贏了也未必一下子全體都明白。這時候,中央代表人物周恩來表示了對毛澤東的支持。“中央九月來信”,是明顯的信號。毛澤東被陳毅重新請回領導崗位。於當年12月28日在上杭縣古田村組織召開的具有曆史意義的古田會議,就以“糾正黨內錯誤思想”為主題,對紅四軍內部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意識進行了堅決的批駁和改進。對於人民軍隊的性質宗旨給予了準確的定位:即人民軍隊“不是單純地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為了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並幫助群眾建設革命政權而去打仗的”。共產黨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區別於舊式軍隊的根本點在於,黨指揮槍,軍隊必須置於黨的領導之下;用武裝鬥爭的方式奪取革命勝利,是黨賦予人民軍隊在新民主主義時期的主要任務。必須從政治路線和政治任務的高度,把黨的思想建設同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和完成黨的政治任務緊密結合起來,重視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以確保黨的政治任務的完成。革命軍人,不僅要做到組織上入黨,更要做到思想上入黨,這樣才能抵製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的侵入。思想建黨,政治建軍,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有效方法,也是實現“黨指揮槍”的根本途徑。這既是當年毛澤東“支部建在連上”思想的延續和深化,也為此後黨領導人民軍隊和人民群眾奪取革命勝利埋下伏筆。
後人將古田會議作了這樣的表述:“古田會議精神的核心是思想建黨,重點是政治建軍,精髓是求實創新,本質是一切為民,根本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古田會議的精神如酵母似的隨著曆史推移而不斷放大發酵。它的耐人尋味之處在於,可以不斷咀嚼,時讀時鮮,曆久彌新。它像一塊韻味無窮、魅力四射、光耀萬丈的思想寶石,為以後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散發著源流光亮。而今,依然懸掛在古田會議舊址屋頂上的“古田會議永放光芒”八個紅色大字,過去、今天和未來,都是共產黨和人民軍隊永遠的精神像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