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榴化學與化工學院1952級,副教授)一代宗師千秋尊頌——緬懷謝投八先生◎葉錫祚
謝投八先生早年留學法國,是我國著名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在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他負責籌建福建師專美術科,以後又發展為福建師範大學美術係。到20世紀80年代退休前,他一直主持美術係工作。幾十年來,培養造就了一大批美術專門人才。他一生追求完善的藝術境界,追求進步與光明。同時他嚴於律己,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自覺改造世界觀,終於在年屆六旬時成為我們黨的一名戰士。謝老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在生活、工作各個方麵都足以作為我們的楷模,令人長久思念。
從馬尼拉到巴黎
1902年,他出生於美麗的南國名城廈門。但是,從他來到這個世界開始,命運似乎有意地給他安排了諸多劫難。3歲時,父母相繼辭世;7歲那年,又得了一場大病,使左腿萎縮致殘。他失去家庭的溫暖,失去健康,也失去了童年的歡樂。從此以後,他變得沉靜而內向,不愛與人交往。但逆境也造就了他堅強的性格。他意識到,此後漫長的人生道路,要靠自己拄著拐杖艱難地往前行走了。為此,他發憤苦讀,努力掌握過人的技藝。課餘時間,別的孩子蹦跳嬉戲,而他卻習慣於靜靜地坐著讀書作畫。
16歲那年,他從集美中學畢業後即赴菲律賓,考入慕名已久的菲律賓大學美術學院。當時,菲大美術學院由西班牙畫家執教,繼承了19世紀歐洲傳統的學院派畫風。在這裏,謝投八先生打下了堅實的繪畫藝術的基礎。由於他的勤奮,隻用5年時間就修完了6年全部課程。畢業後,留在該院進行教學和研究工作。藝術是無止境的。他不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成就,希望能到當時世界美術中心巴黎繼續深造。這時他已與黃韻秋女士結婚,並生有一女一男,家庭經濟頗為拮據。於是,他想到向堂兄求援。堂兄同意承擔其赴法留學所需費用。1928年,為了自己所熱愛的藝術事業,他告別妻兒,隻身踏上萬裏航程。
到巴黎後,他先進入一個私人畫室,專攻素描和解剖學,而後考入茹利昂美術學院,師從著名畫家亞米·洛倫斯。同時,潛心研究古典主義大師大衛、普呂東等人的作品。他認為,這些作品表現出理想的美和濃重的浪漫主義情調,極具藝術感染力。當時,巴黎肖像畫盛行,而且這個時期的作品在法國當代的肖像畫創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謝老身居巴黎,自然也深受影響。從他現在僅存的幾幅肖像畫《土耳其衛士》、《巴黎少婦》、《黃韻秋女士》等作品看,畫法工致,變化微妙,具有豐富的內涵。這幾幅作品也許並非他的代表作,但也可以看出他高度的油畫技巧。在巴黎他既專攻肖像畫,也喜歡風景畫。經常邀請畫家一起到野外寫生,以便互相切磋琢磨,可惜他的風景畫作品留下的甚少,我們無法領略其藝術風貌。
謝投八先生在巴黎留學6年,成就斐然。他的畫,曾先後3次獲得茹利昂學院的金獎。其中,肖像畫《母親》最為動人,他把自己從小失去母親的孤苦和對母親的無限思念融入畫中,從而使之充滿母愛的光輝。這幅畫不僅獲獎,而且於1933年入選法國春季沙龍。這裏,我們還要特別提到他第一次參展並獲獎的曲折而奇特的經曆。原來他自己選送的一幅畫,並未引起重視,而另一幅畫是一位老工友從他丟棄在畫室的廢紙堆裏撿出來並偷偷掛在展廳上的,結果卻獲得金獎。聽完謝老的這段敘述,我們在感到慶幸的同時,自然要對那位老工友表示敬意。他做的雖然隻是普通的勤雜工作,可是誰說他不是一位高明的鑒賞家!更值得稱道的是老工友對青年畫家及其作品的珍惜和愛護之情,當時如果不是他信手拈來,金獎的桂冠也許就將落到別人的頭上。同時,這件事也可以從另一方麵證明謝老的創作態度嚴謹,從不粗製濫造。幾個月辛勤勞動而創作的一幅畫,隻要自己稍覺不滿意,往往就要推倒重來。但他對自己有時也難免過於苛刻,過於挑剔了。我們總在想,那幾年被他這樣丟棄的藝術珍品還有多少件?
從馬尼拉到巴黎,他在海外苦學了16年。期間曆盡艱辛,但也為中國人爭得了榮譽。當他第三次獲得金獎時,茹利昂美術學院的負責人終於麵帶微笑地告訴他:“你可以回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