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世紀的辛勤耕耘
縱觀謝老的一生,他主要的時間和精力,應該說是在美術教育的園地裏為培育英才而辛勤耕耘。正如他在詩集《複燃草》中所寫的:“春風何浩蕩,桃李邑芳菲。”
在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裏,謝投八先生負責籌辦福建省美術教育養成所,為中小學培養美術師資。1941年,福建省立師範專科學校正式成立,福建省美術教育養成所隨即並入該校藝術科,由他出任藝術科主任兼教授。當時正值抗戰時期,生活非常困難,每月僅有200斤糙米的薪金,難以維持八口之家。他不得不一邊教書,一邊帶著一家老小開荒種菜。他在《到家》這首詩中寫道:“望廬情轉怯,入室淚盈睫。山妻病在床,眾雛瘦削頰。大小鎮日忙,家事猶未沾。我亦一病身,不得不喋喋”,生動地記述了當時的困境。雖然這樣,他仍盡心盡責地做好工作。一到了辦公室和教室,家事往往就撂在一邊,甚至全然忘記了,隻是下班回家,特別是快到家門時才“情轉怯”,孩子們畢竟是要吃飯的。作為著名的畫家,當然有許多人向他求畫,但那要看是什麼人。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請他作一幅肖像畫他就欣然命筆,這幅畫現在還陳列在陳嘉庚故居的大廳裏。如果是反動官僚,雖然許以重金,那他寧可餓肚皮也決不答應。中國著名作家章靳以的短篇小說《生存——獻給忘年的好友S》,就是以謝投八先生及其一家為背景,真實地描寫了一個知識分子在困苦的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凜然正氣。
新中國成立後,福建師專與其他一些院校調整合並為福建師範學院,仍由謝老任藝術係係主任。為了加快培養人才,適應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當時藝術係不僅設四年製本科,還有五年製和兩年製專科。隨著招生規模擴大,師資隊伍也壯大起來。黨領導的革命事業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蓬勃發展,無疑也為他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開辟了一個廣闊的天地。
我們學校位於閩江之濱美麗的倉山,但道路崎嶇,石階層層。幾十年間,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個扶著拐杖的身影在山路間艱難地行走。每天他總是最早來上班,而下班時他總要各處巡看一遍,隨手關上窗戶或切斷電源,最後一個離開。他常說,要辦好一個係不能隻靠係主任一個人,重要的是要依靠大家。因此,他非常愛護、尊重教師。哪位教師家裏有事或生病住院,他都要前去探望。如自己身體不適,也要一個子女代表自己去表示慰問。由於行動不便,不能與大家經常保持聯係,因而每年春節他都堅持挨家挨戶地給大家拜年,同時就新的一年的工作設想和大家交換意見。1959年春節,他就是因為給大家拜年過度勞累麵摔倒在路上,讓人抬回家。雖然不久以後他又堅持工作,但從此他要撐著兩把拐杖才能行走了。
為了使學生全麵地健康成長,他曆來堅持:一、每一位中青年教師都要兼任班導師,並且帶領學生下廠下鄉體驗生活,進行創作實踐;二、每一門課程都要配備科代表,以便經常聽取學生的意見和要求,作為改進教學工作的參考。20世紀50年代初,我在美術係讀書時,謝老教我們素描課,我是科代表,因而每周末必須到他家裏彙報班上同學的學習情況。他很注意傾聽大家的意見,有時還拿出筆記本記錄下來。後來,我留校任他的助教,他又要求我定期把學生的作業送給他看,以便及時地發現優秀人才,精心地加以培養。
由於年齡和健康的原因,他很少再提筆作畫。但是,為了增強學術氣氛,繁榮創作,他在間斷多年之後又回到畫室來。當時,我很想看他的作畫過程。有一次,我故意選擇一個能窺視他畫麵的角度坐下來。這時我才發現,他的手不停地顫抖,畫筆不聽使喚。他想點在這裏,可是畫筆卻落在不該落的位置上。他拿出手帕擦了擦額上的汗珠,極力控製自己的情緒,又堅持畫下來。他的油畫《少先隊員》就是在克服人們意想不到的困難情況下創作出來的。大家為之叫好,而我卻不禁流下了眼淚。因為我知道那不是簡單的一幅畫,而是以生命的力量頑強拚搏所取得的結果。在他的帶動下,那幾年我們係師生的創作喜獲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