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師尊風範憶(5)(3 / 3)

姑婆博學多聞,品德高尚,加上平易近人,我們生化研究室全體同人都和她非常親近。姑婆經常在家擺家常菜請大家,席間談笑風生,誰有什麼問題或難題,她都會認真聽取,細心開導,對有求的隻要能做到就必應,是一個可親可愛又充滿人生睿智的慈祥老奶奶。她說年輕人出國學習深造很有必要,她總是積極支持要出國留學的人員。生化研究室出國人員的推薦信都是她寫的,她還積極幫助聯係國外的學校,並且總是語重心長地教導他們,出國後一定要認真鑽研業務,無論走到哪裏,都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要爭取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報效祖國。

相信姑婆看到她的弟子今天依舊不懈地努力並取得可喜的成果,會感到欣慰的。

(餘萍化學與化工學院1977級,高級實驗師)師恩如海——憶林觀得教授◎楊建明

初識恩師,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的一次同鄉會上。當時,隨“上山下鄉”的大潮到農村“滾了一身泥巴”又再進學堂的我,特別珍惜這種由老鄉自發組織的大學同鄉會。同鄉會的氣氛親切而融洽,恩師在會上侃侃而談,他鼓勵同學們要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他自詡要充當伯樂,為國家發現人才,培養人才。恩師的發言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為鄉親中有一個出色的教授而感到自豪,更為能在恩師所在的地理係學習、將來有機會聆聽恩師的教誨而深感欣慰。

此後,在係裏其他老師和同學們的口中了解到了恩師的點點滴滴。恩師早年就讀於燕京大學,畢業後到太平洋彼岸的美國留學。當時德國地理界學術權威李爾霍芬在考察中國海岸後,認為中國杭州灣以北海岸線比較平直,應屬於上升海岸,杭州灣以南海岸線比較破碎,應屬於沉降海岸,李爾霍芬的“中國海岸北升南降”的觀點一直統治著中國的學術界。而恩師在福建平潭島上找到了海岸上升的有力證據,並以海岸“降中有升、升中有降”的海岸動態升降觀點在美國撰文批評了李爾霍芬的觀點。恩師敢於向學術權威挑戰在美國學術界引起了轟動,一時聲名鵲起。恩師學成回國後曆任福建協和大學副教授、暨南大學教授、福建英華中學校長,1954年後到福建師範學院地理係任教。“反右”和“十年動亂”期間,恩師因為有留洋經曆而被打成“右派”、“特務”和“反革命”。

在大學就讀期間與恩師有過多次交往,恩師曾到係裏查閱我的學習成績,並勉勵我好好學習,保持成績。在高年級有幸聽了恩師為我們上的“北美洲自然地理”,畢業前夕我們幾位同學選擇跟恩師撰寫畢業論文,恩師帶著我們看過東山島的風動石,看過長樂的鄭和碑、金剛腿,看過閩江口的潮起潮落……轉眼畢業在即,正當我懷著萬般不舍的心情準備離開大學到中學任教時,欣聞恩師準備招收研究生,我欣然報名參試,終於有幸成為恩師的第一批3個碩士研究生之一。畢業後更得以留在恩師身邊工作,從此與恩師結下了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