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師尊風範憶(6)(1 / 3)

是“科學的春天”為恩師帶來了第二次學術生命。“十年動亂”結束後,曾是恩師同學的兩位美國教授來到中國,來看看當年的同學是否仍健在,他們終於找到了恩師,並邀請恩師參加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地質對比計劃(IGCP)的有關海平麵研究項目。當時已經古稀之年的恩師被國際地質對比委員會選為第61項計劃海平麵研究中國工作組組長,恩師帶領著許多中國精英參與了曆時12年的3個國際重大海平麵研究項目(第四紀海平麵變動、全新世海平麵變化和未來海平麵上升及影響預測),當時的恩師精神奕奕,忙忙碌碌,在科學的殿堂中往返穿梭。曾邀請著名的美國Bloom教授到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廈門)做有關海平麵研究的學術報告,曾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青島)召開國際海平麵學術會議,曾在北戴河舉行的中國地質學會60周年紀念會上被授予榮譽獎章,曾多次應邀赴國外講學,曾赴日本東京參加學術會議而被國際地質對比委員會選為第200項計劃國際8個顧問之一,曾榮獲國際第四紀研究會世界10個終身榮譽會員之一。恩師先後被列入美國傳記研究所、英國劍橋傳記中心所編輯的《世界名人錄》,以及《中國當代名人錄》、《福建當代名人錄》,等等。

恩師對弟子們嗬護備至,不但關心我們的學業進展,也關心我們的個人生活。恩師因為多年留學國外,掌握的英語更勝過中文,平時記事、講義都用英語。恩師曾教導我們如何學習英語,如何製作學習卡片,如何進行嚴謹的科學研究,如何撰寫論文摘要,曾囑咐我們要用“全球的眼光”進行科學研究,要我們“先成名後成家”。恩師彈得一手好鋼琴,曾用鋼琴伴奏教我們學唱英文歌,恩師經常於周末帶我們到福州五四路澡堂泡溫泉。恩師對我的勉勵和鼓舞,更是點點滴滴在心頭。

2003年3月20日,恩師在福州溘然長逝,享年98歲。當時身在德國的我,因未能送恩師最後一程而引為永久的痛。恩師的一生充滿傳奇,恩師的一生光明磊落,恩師熱愛祖國,雖一生起伏跌宕而無怨無悔。恩師的逝世,使地學界永遠痛失一位良師益友,恩師留給弟子的則是無限追憶。恩師孜孜不倦的科學研究精神,永遠激勵著弟子們在科學的道路上不斷進取,不斷攀登。(楊建明地理科學學院1982級碩士研究生,旅遊學院副研究員)懷念母校生物學係的兩位院士主任——記鄭作新、唐仲璋先生◎林宇光

我從1944~1969年,經曆了協大和師院兩個時期的生物係並在係裏學習、工作20多年。這裏有培養我的恩師,有我的同事,也有我教過的許多學生。總之,不論魁岐的協和大學,或是倉山的師範學院,我對生物係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回想起來都會令我心馳神往。據我個人記憶,協大和師範學院的生物係,在鄭作新院士和唐仲璋院士前後兩位係主任的主持下,繼承並發揚協和大學優良辦學傳統,辦成了當時國內一流的生物係。現在我著重介紹二位係主任的辦學功績及其學術貢獻。

鄭作新教授1926年福建協和大學生物係畢業,1927~1930年獲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院的碩士和博士學位。1930年學成返校任生物係教授、係主任兼教務長。他主持生物係(1930~1947)十多年,堅持教學、科研、行政一身挑。他成立協大生物學會,定期出版生物學報,刊登師生科研論文和學會的學術信息。老師注重理論聯係實際,要求全係師生在生物學會和老師的帶領下,每學年至少一次上鼓山或到沿海川石島等地開展野外實習,考察動植物生態環境,並采集各類動植物標本。每位學生都要學會動物剝製及植物臘葉標本製作等技術。提倡教師組織不同專業興趣小組,各班同學可按各自興趣自由參加,甚至可以自由參加跨院係的學術團體活動。當時協和大學有濃厚的學術氣氛,而且專業小組十分活躍。我自1946~1947參加作新師的鳥類野外觀察小組活動,每日晨起日出前集中,鄭師親自帶領繞走校內外園林約一小時,邊走邊指導所見各種鳥類。他要求每位同學各自筆記所見的鳥類,包括學名和俗名,留鳥和候鳥,雌雄鳥的區別,各種鳥的鳴聲以及它們活動場所等等。通過近一年的觀察,我們基本認識了校園內外數十種常見的留鳥和候鳥,加強了我對自然界鳥類的熱愛。作新師珍惜時光,分秒必爭。他身兼數職,晨昏忙勞,廢寢忘食,不計寒暑和假日。晨起觀察校內鳥類,早餐後到教務處辦理校係事務,午後往理學院研究室埋頭研究,晚上閱讀資料、撰寫文稿,數十年如一日,為校係師生樹立優良的治學榜樣。他曾開設普通生物學、脊椎動物分類學和胚胎學等課程。記得我1944年入學到教務處注冊時,首次見到恩師辦公室的左邊放有鳥類標本和資料,右邊是他的辦公桌。他見我來報到注冊,停手放下鳥類標本,急忙審閱我的入學考試資料後,笑著說:你報考第一誌願是化學,第二誌願是生物,但是你的生物考試成績是80多分,而化學的成績隻60多分,依我看你還是念生物專業較妥,而且尚可獲得助學金的補助。我說報考時原無一定的主意,二者均可,教務長的建議好,我就改念生物專業。第一次注冊給我留下深刻的記憶,因為這是決定我終生獻身生物科學專業的起點。開學後我第一次聽老師講授普通生物學的概論,雖然隻有2小時的一節課,他走上大課堂的講台,麵帶笑容,目光四射,炯炯有神。講課內容已記不清,但他的語言生動,深入淺出而有幽默感。特別介紹生物與人類關係時,他提高音調說道:地球就是有了生物,世界才變得如此美麗可愛。生物保證人類有適宜的生活環境,有豐富多樣的食物,有陽光和新鮮的空氣。有了生物,大地才有青山綠水,才有鳥語花香……我聽後深感自己有幸選讀生物,更加熱愛生物學專業。老師講授動物胚胎學,來到教室講課之前,經常用5~10分鍾提出前節課的某個問題,隨意指名某位同學作答。若是答得不對或是不全,他又喚另位同學作答或作補充,直到他認為滿意,才開始講授新課內容。因此我們每次上胚胎學課,都會自覺的複習前一節課的內容,準備應對老師的提問。每當半期考或期末考試時,我們複習胚胎學都不覺生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