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解放後,1950年協和大學與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合並改名福州大學,校址從魁岐遷到福州長安山的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和陶淑女中的校園內。福州大學生物係單獨設在倉山原福建省研究院的校園裏,任命唐仲璋教授為生物係係主任。1953年福州大學改名福建師範學院。直到“十年動亂”後期的1970年,福建師院奉令解散。唐仲璋教授主持福州大學和福建師範學院生物係近20年(1950~1970)。他進一步發揚前協和大學的優良辦學傳統,充分發揮合並後強大師資優勢,鼓勵每位老師除出色完成教學任務外,尚要積極開展各自專長的科研工作,並做出卓越的成果貢獻。他尊重科學知識,愛惜專業人才。當年的生物係,除唐師創立的寄生動物研究室外,他大力支持丁漢波教授建立的實驗動物研究室、周貞英教授領導的藻類植物研究室、王嶽教授主持的微生物(抗菌素)研究室和陳德智教授創立的巴甫洛夫條件反射研究室。此外,他還支持林成耀教授創辦以蔬菜為主的農園,以及係辦的生物標本廠等等。當時一個不大的師院生物係,在唐師的帶領下,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欣欣向榮景象。他十分重視理論聯係實際,要求生物係每年都要上山或到海邊進行野外實習,例如到平潭沿海,到福清靈石寺,或到閩侯白沙上街、雪峰等地采集動植物標本,考察各類生物的生態環境。恩師十分注重培養生物係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科研工作能力,要求學生至少有一學期以上的時間,在導師領導下開展畢業論文的科研工作。寫的畢業論文,可擇優在學報上刊登。唐老大力支持辦好學院的學報,自1954~1962年期間,生物係刊出兩期《福建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兩冊《福建師範學院學報:生物學專號》和《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寄生蟲學專號》,刊登生物係師生的生物學和寄生蟲學論文近百篇。最後一卷福建師院學報《生物學和寄生蟲學專號》原定1966年秋出版,恰遇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已印好的近20篇論文,來不及裝訂而不能出版。此外,唐老還鼓勵師生開展文體活動,生物係教職工排球隊在全院排球比賽中曾獲亞軍(僅次於體衛隊)。生物係男女學生能歌善舞,20世紀50年代,每逢周日夜晚,各係愛跳國際舞的師生(包括院領導),多雲集生物係禮堂大廳歌舞至午夜。據我所知,當時生物係的教授十分出色,培養學生出類拔萃,科研成果豐碩。丁漢波教授領導研究的雜交番鴨、王嶽教授指導研究的抗菌素和唐老領導研究的人畜寄生蟲學等等聞名國內。北京師範大學生物係黨政領導組織的代表團曾於1955年來到我校生物係取經,和生物係領導及有關專家教授等座談和相互交流辦學經驗。上述簡介不過點滴記憶,實難概括當年生物係的全貌。
唐仲璋教授1905年12月10日出生於福州,祖籍福建閩侯。1932年經半工半讀8年後畢業於福建協和大學生物係,獲得理學士。1936~1940年曾兩次任北京協和醫學院寄生蟲學係研究員。1945年任福建省研究院研究員。1949年於美國約翰·霍普斯金大學獲碩士學位。1941~1970年間曆任福建協和大學、福州大學、福建師範學院教授、生物係係主任、副院長。1972~1993任廈門大學教授、副校長。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