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還需要熱鬧嗎?閉目養神練太極拳的老人,他們一生的經曆便是最大的財富,這些經曆為他們餘下的生命提供充足的養分。在經曆了人生的種種之後,他們以一種“寵辱不驚”的態度俯瞰著世事變化,超然其外,遠離塵囂,他們已不需要外界的或者世俗的東西來給自己的人生添加色彩或者提供動力,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故事。每天來打掃的清潔工,把這種工作當做自己餘下生命的消遣,同時也看作是對自己過往生命的梳理清塵,那用竹枝劃過路麵而留下的絲絲痕跡仿佛在向我們訴說著這位老人的前世今生。還有那些讀書人、放聲的練聲人,他們因為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而努力,在清淨中追逐著自己的夢想,而不需要將自己放進熱鬧中以使自己顯得不再寂寞,他們在追逐夢想中自得其樂。
漫步長安山,在寂寞中享受著內心的富足。
(周榮進社會曆史學院2011級碩士研究生)三年上山路
◎劉慧
2009年9月,我背著行囊,帶著夢想和憧憬,伴著緊張和不安,從北方的寒意肆憚走到了福州的暑熱未消。走進師大,我就開始走上了一條上山之路。
師大依長安山而建,從大門到我們那時所住的高區宿舍,一路上山。我背著行囊裏滿滿的夢想,一步步拾級而上,經過望穿秋水的老榕樹,走過曆史悠久的文科樓,走到我三年行程的一個站點:邵逸夫樓。我將在這裏揮灑我的青春,在這裏燃燒我的熱情,在這裏留下我成長的足跡。一路上山,經過風韻猶存的長安山,經過精神豐富的南安樓,經過物光學院破舊卻沉澱了英姿印記的籃球場,經過人來人往的協和餐廳,最終到達了我上山路的終點:宿舍。在這裏,我放下裝滿物質的行囊,正式進入一個全新的至高點。
第一次走完這條路,我就知道,未來的三年,我的研究生生活將如同這條上山路一樣,累並快樂著,在汗水的揮灑中收獲身心的喜悅。每日清晨,我在鳥兒的鳴叫聲中醒來,帶著一身的輕快走到山腳下,開始耕耘自己的土地。每日傍晚,伴著夕陽的餘暉,我帶著一日裏一點一滴的收獲,踏上這條上山之路,走到屬於自己的那個至高點。日複一日,我走到了今天,即將要畢業離去的時候,再次回望這條路,卻增添了許多深深的感慨和戀戀的不舍。
福建師範大學,這個氣勢原本可以更加恢宏的校門,卻帶著曆史滄桑之精華的沉澱,在福州這個山海交錯的城市悄然而立,走近之時便能感受到濃濃的學術氛圍和炙熱的深情厚誼。走進去吧,裏麵是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世界,裝載著沉甸甸的文化底蘊,寫滿了清爽爽的自然景觀。
那棵說不清多少歲的老榕樹一如既往地站著,風雨無阻地伴著歲月前行,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靜靜觀望著周圍發生的故事。它將每一個精彩的瞬間譜寫在自己的枝葉上,日積月累,樹葉越來越繁茂,樹枝越來越旺盛。每一片葉子都是一個微笑、一次暢懷、一分沉默、一滴眼淚、一種幸福,每一個樹枝都是一串精美絕倫的故事精編。佇立在她身後的文科樓,那基底雄厚的建築特色給人一種濃濃的安全感,也讓這老榕樹在黃昏時分,伴著暖暖的陽光緩緩依偎,恬靜而安然。
再往上走走吧,走到我的站點去看看——邵逸夫樓,地理科學學院。從這裏出發,你的思維可以到達人類所知的任何一個境界,從這裏出發,你的腳步可以遍布世間每一個角落,這裏,走出了數不清的人才。我們隻需要其中一個小小的屋簷,好好地腳踏實地,認真地轉動腦子,不倦地寫下自己的思維,就能為地球的轉動、為社會的發展貢獻一份微不足道卻意義非凡的力量。那並不孤立的邵逸夫樓頂上舉著一個圓形的建築,那可以是我們的地球,也可以是我們心靈的位置和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