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我就這樣來到了福建師範大學。還記得當時坐在車裏第一眼看到學校時,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這個學校好大好大。當來到學校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又覺得好陌生。當我走在樓梯上偶然看到宿舍樓裏的某個東西或者從宿舍往外看那些來來往往的人群,一種強烈的陌生感油然而生。覺得自己仿佛上一秒還在北京生活著,而下一秒就站在福州這樓梯上了。還記得剛到學校來時看到宿舍的櫃子上貼著我名字時的感覺,是那麼奇妙,這個學校從此就有了我的位置。我不知道那些同樣是外地來的同學有沒有和我一樣的感受:想念自己過去所熟悉的生活。這種感性的想法一直持續了半個學期。我覺得這並不是想家,這大概隻是剛來一座城市而需要時間與這座城市熟悉、建立起一種和它的親切感的過程。我很高興,福建師範大學就是我和這座城市的橋梁,它讓我通過學校的學習生活,對福州這座城市有了深層的了解。我會在某個閑暇的時刻意識到原來我已經愛上了這座城市。當老師上課介紹福州的曆史時,我也會有種自豪的感覺了,這並不僅僅是簡單的榮譽感,而是因為喜歡、因為愛。其實時常我都會被自己的感覺所驚訝——這麼快,我就與福州融為一體了。
福建師範大學給予了我很多寶貴的經驗和機會。通過一次機會我找到了自己的平台並展示給大家,於是大家認識了陌生的我。同學對我都很好,老師對我也很關心。這裏的好和關心都是沒有利益的,也都是我所珍惜的。高中同學之間有著學習和升學的競爭,老師對你好也會有讓你分數提高為他漲工資做點貢獻的目的。而在大學裏,同學們各有所長,大家專業不同、興趣不同、評價的方式也不同,所以有的便是純而厚的友誼。老師們對我們,也是發自內心的,不用刻意做些什麼表現出來。我是一個真實的人,所以我喜歡這種真實的感覺。
如果說當別人問起我學校什麼最讓你喜歡,那我想一定會是校園的風景。我這麼說可能大家會覺得我的注意點怎麼這麼奇怪,難道這所學校就隻有這個吸引你嗎?其實說實話,我當初報誌願填的那些學校個個都風景秀美,我填這所學校,風景好是很大的一個因素。不過來到這裏以後,我才發現我低估了它。在北京,我見過很多宏偉的建築、漂亮的大樓、幹淨的公園,不過在福建,這種山山水水、樹樹草草的風景還真是讓我置身其中而不能自拔。這所學校很大,非常大,這與北京的學校十分不同。我們都說大的東西就難以精致,可能會顧得了這兒卻忽略那兒。可是我的大學不一樣。大一一年的生活,我走遍了校園的每個角落,我驚喜地發現不管走到哪裏,這景色給我的感覺都是那4個字:心曠神怡!尤其是最近南區修起來的湖,湖麵上還架了個小橋,我們去南區上課時走在橋上,左邊是湖右邊是音樂學院的紅磚樓,前麵是我們的人文樓而後麵就是旗山,這種置身於山水之間的景象估計是我那些在北京的同學做夢都不會想到的。我真的非常珍惜這裏的樹木植被,它們用自己的一生來為我們的學習生活提供了這樣優美的環境。是怎樣的用心良苦才鑄就了這一切呢?這所大學不僅讓我們得到了良好的教育,還讓我們得以在如此優美的環境下健康成長、陶冶情操。從小媽媽就教導我要熱愛自然,當我來到這兒才發現,真的有這樣的地方、這樣的環境將自然界如此地展現在學子麵前。
其實我當時報考這所學校還有一個理由,就是看中這是一所百年老校。我熱愛曆史,更熱愛一切曆史悠久的東西。在北京時,我經常會去故宮,那裏100年前發生過許多事情,現在再去裏麵參觀,會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感覺。而我的大學在100年前同樣存在,溥儀的恩師陳寶琛先生可能想象不到他所辦學校過百年後的樣子、不過我倒可以想象出它百年前的樣子。有幸的是,我還可以在這裏讀書,生活一段時間。同樣是百年,故宮帶給我的是滄桑,而這裏帶給我的是無盡的遐想。我癡迷於滄桑中的情節是非,也沉醉於遐想的樂趣裏。我很幸運在課堂上遇到了諸位知識淵博的博士老師們,他們用自己的知識為我們傳授曆史、講解曆史、品評曆史。在課堂上,我仿佛穿越到了曆史中,切身感受著過去的事,像電視劇一樣演給我自己看。而下課鈴就像片尾曲一樣打斷我的畫麵,讓人很是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