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小說是一種對意圖的創造(3 / 3)

第四,小說意圖的可寫性,必須從現實性與永恒性兩個維度去考慮。許多意圖隻有當下的可寫性。為一定的曆史時代所左右,為一定的意識形態所左右,這樣的小說在一個曆史階段內產生了轟動效應。對於個人創作我認為無可厚非,個人有選擇寫作的自由,他樂意作為一個時代的“走卒”,很實際地實現自我價值,也是不錯的。畢竟我們需要一些現實的、時代的書記員。但我真正信奉的還是對時代現實的一種突破,立意在一種人性的永恒性上,從今天的反思看來,曆史或許真沒有什麼必然性,這個必然性經常會被未來修改,所以今天的永恒性,在未來是否還認為是一種永恒,這真給我們一種茫然,但我以為是否堅持一種永恒性是一回事,我們能否立意一種永恒性又是另一回事。隻有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探索偶然性,可能性才有意義。例如我們首先確立一個基點,人的存在。以他為前提,衣食住行便是永恒性的,但不同時代,衣食住行的重要性程度卻不一樣,如果全世界麵臨大災難了,衣食住行便是最重要的了。當今世界範圍內半數以上的國家是福利製,衣食住行則是一個次要的問題。可見意圖也有一個語境問題。

也許有人認為意圖並不重要,而表達意圖的形式重要。在古典寫作中表達愛、複仇、性、自由的作品可謂無數,從意圖上說都是好的,可今天留下的是形式上獨特的,藝術上最精美的,永恒性並不取決意圖。我以為這個問題不能分割開來看,好的意圖和好的形式應該統一。絕對經典的作品不會是一個絕好的形式而意圖很平庸,甚至毫無意義。好的意圖是會融會到形式裏去的。我們如何知道意圖具有永恒性呢?這當然是對一個作家才、學、識的考驗。有兩點應該注意:一是有超一流的藝術敏感,從直覺能知道自己所獲得的靈感具有永恒性。二是要有理性的反思性,對古往今來的經典作品把握,理性地突破傳統,創造新的美學意圖。

小說創作止於今天也有千百年曆史了。有許多人提出了小說消亡論。一種文化產品的消亡應該是一點也不奇怪的,如同一種新的傳媒手段產生一樣,在中國古代社會裏人們不可能想象今天的電視所具有的效果,也沒想到電腦改變人們的書寫方式,如果將來真有一種文化產品可以代替小說,小說的消亡也不是不可能的,例如古代人他會堅信不移地相信民間小戲,江湖戲班子是絕不可能消失的,道理很簡單,一萬年以後人們還是要看戲的,可沒有想到電視如此地進入每家每戶,悄悄地代替了小戲。京劇是如何的偉大。最後的命運真是難以預料,假定今後人們的日常生活使用的是手掌電腦,每個人的書寫也都在電視裏完成,那麼可以肯定的是小說的紙麵閱讀就有可能消失。我說這話的意思是,小說未來消失了也沒什麼了不得,更遠古的年代,小說沒有產生,人們也有自己的文學藝術門類,根據曆史發展的經驗看,即使小說有一天消失了,但小說的經典還在,它以一種古典的傳統而存在,例如芭蕾、京劇、漢賦、宋詞、元曲都是過去輝煌過的東西,今天還有誰去作為一種日常練習呢?但作為經典傳統,我們依然還要去學習它。古典的傳統依然有啟示作用,有審美作用。因此我們仍需堅守創作絕新意圖的好小說,使它成為經典,成為後世的一種藝術典範。我們就不得不在意圖的永恒性下功夫。

第五,一個好的絕妙的小說意圖得來真是很不容易。在一個作家的基本技能嫻熟了以後,寫一篇平常的小說很容易,可要有一個絕好意圖的小說便極難。一種可能是由冥思苦想得來的,是強大的理性反思的結果。一種是生活經驗、人生曆程的偶然所得。還有一點確實是靈感,天啟所得。這也和詩歌一樣,作者一生小說創作,絕妙之作也隻有一部或幾部,多數作品也還是平常,從幾千年的文學史看一個作家一個詩人的優秀絕妙之作占半數以上都極少,沒有可能全部作品都是神奇的天才之作,莎士比亞的戲劇不能,李白的詩歌不能,魯迅的小說也不能。今天看魯迅的小說不好的反而占多數。其絕妙之作超不過十篇。因此絕妙的意圖也隻是偶然所得。還有一點經驗教訓,一個作者技術成熟了而決定他的絕妙作品往往是由它絕妙的意圖而決定的。上文說的《奇遇之夜》、《遭遇》、《決鬥》等小說,從寫法上模式化,技術也是一般化的,確實是意圖顯示了該小說的絕妙。例如世界上以訪問尋找方式構成小說的何止千萬,它的核心意圖在結局上隻有兩種答案:一種是找到;一種是沒找到。前者是人類的一種重要精神含義的歸宗。後者是子虛烏有。中國古典散文《桃花源記》便是以意圖決勝,它的妙處在哪兒呢?突破了找到和找不到的二重選擇,把二者提升為另一種觀念形式,即為現實與理想的矛盾,桃花源存在於精神世界,而現實中是尋找不到。它隻不過是人類的一個理想,陶淵明雖寫的是一篇散文,但對小說的啟發也是不言而喻的。我寫過一篇《考古學》,意圖始初是找一些故鄉的記憶蹤跡。由此而發現了前輩人的戰爭。戰爭中的九個妓女。但在尋找中卻發現了許許多多別的東西,結繩記事,曆史與戰爭的悲劇在根本因由上是反曆史的,偶然與細節左右了曆史,這個小說的結局還告訴我們,所有的外部尋找是沒有的。你要尋找的僅是自我,一切都在你身邊,包括欲望。這個小說形式和語言均是實驗的,有許多絕妙的細節。但一直被行家所忽略。許多小說寫法上都差不多,但意圖與內涵使某些小說成為了經典名篇,特別是短篇小說。文學史上的例子有《項鏈》、《年輕的布朗大爺》、《僑民》、《好人難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