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地記錄下中俄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的曆史與現在,並通過我們一路的所思、所想、所感向從未去過俄羅斯的中國人呈現一個真實的現代俄羅斯成了我們所有隨團記者最大的挑戰。
車隊行程僅僅到第三天,長途旅行的艱苦性便愈加彰顯出來。今天是國內段的最後一段,早上7點從黑龍江省的齊齊哈爾市出發,中午抵達內蒙古自治區的海拉爾市並最終在晚上9點到達了中國的北方邊界城市——滿洲裏。總長800餘公裏,由於時間所限,記者不得不捧起筆記本在車上寫下此文。
大約在晚上9點,車隊在遼寧警方的一路開道下進入了東北工業重鎮沈陽,由於是夜間行車,13輛車集體打起了雙閃警示燈,氣勢浩蕩,全體成員也順利地於11點入住遼寧會館。根據計劃,7月26日的行程將超過1000公裏並於晚上12點左右抵達黑龍江齊齊哈爾,不斷嚴峻的困難將向全體成員挑戰。
總體來說,對於尚在磨合期的車隊而言,第一天還算順利,唯一的意外發生在進河北省香河服務區前,第9輛車左後輪胎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憋氣現象,由於事先早有準備,車隊指揮迅速做出決定,9號車停靠至隔離帶旁的應急車道,兩輛後勤保障車輛隨之停下進行臨時檢查或維修,好在問題並不是非常嚴重,三輛車很快地趕上了大部隊,大家才長舒一口氣。
離開高速公路之後,路況也隨之惡劣,坑坑窪窪的路麵此起彼伏;強烈的陽光不間斷地暴曬;迸起的小粒沙石在車玻璃上胡亂地拍打,劈裏啪啦的聲音構成了一組特殊的交響曲。隨著行程,窗外的景致也在發生著顯著的變化,從平原到草原,從草原到山麓,視野之內全是一片翠綠,唯一減少的是馬路上過往的車輛以及逐漸消逝的人煙,正應了一句古話:“西出陽關無故人”。
下午兩點,13輛車全部開進呼倫貝爾市區,這個北方邊陲小城並沒有記者原先想象中的那般蕭條,反倒是滿城的蒙文招牌顯示了當地經濟的繁盛,錯落有致的伊斯蘭式建築以及午餐時的濃濃奶茶烘托出了一份異域風情。飯後時間,記者轉進了一家門麵精巧的服裝店鋪,在與店主熱情洋溢的攀談中了解到,原來這家名為“草原風情”的小店是由一對年輕夫婦經營的,頗為有趣的是店老板陳源是一位來自山西太原的漢族青年,而老板娘則是一位
土生土長的蒙古族姑娘,漂亮的老板娘告訴記者,她是在五年前偶遇了當時來草原旅行的陳源,相愛後的這對戀人便在城裏開了一家服飾店,冠名“草原風情”。雖然據記者觀察,店內所售的服裝品種並不是很多,款式也談不上時髦,但生意並不算差,據陳老板介紹,他們還曾做過不少筆外銷俄羅斯的跨境生意,他們夫妻倆也正準備在這個周末帶一批貨到滿洲裏去交換給感興趣的俄羅斯經銷商。
經過長達兩小時的顛簸,車隊終於緩緩開進了位於滿洲裏市區內的海關大院,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所有車隊成員開始了清點設備的工作,在通力合作下很快便完成了煩冗的報關事項,明天開始,車隊便將正式跨出國門。最後,我親手在車尾部貼上了“CHN”的標識,一股中國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告別了小店,記者也坐上了準備開往滿洲裏的車,沿途兩側盡是絕美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正當記者琢磨著這片不著邊際的草原上還誕生過多少浪漫的童話故事,卻從車載電台裏得知一條壞消息。由於要趕時間,車隊隊長不得不選擇了尚未修好的近道,路線絕大部分將是極度越野的路況,收到消息,各位車長迅速將車輛調整為更適合越野的4×4四驅模式。盡管做好了準備,但劇烈的顛簸還是超出了眾人的預期,時不時的坑窪震得車廂內的隊員七葷八素。好在司機都是擁有豐富越野駕駛經驗的專業車手,並沒有任何一輛車發生險情。在這樣的路況中行駛,最特別的畫麵就是車輛揚起的沙塵,鋪天蓋地的架勢仿佛讓人置身於沙漠,能見度非常低,為了搶拍現場照片,記者冒險搖下車窗,結果被揚沙狠狠地嗆了一口。按本車車長的話說,這樣的情況堪比達喀爾拉力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