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勞動力供求與工資決定
在資本積累過程中相對過剩人口存在的條件下,馬克思對勞動力供求、工資決定進行了分析。馬克思認為相對過剩人口理論是勞動供求規律借以運動的背景。“勞動的需求同資本的增長並不是一回事,勞動的供給同工人階級的增長也不是一回事,”所以在資本主義經濟中勞動力的供求並不是如西方經濟學中所言的是彼此獨立的兩種力量相互影響,而是受資本控製的。“資本的積累一方麵擴大對勞動的需求,另一方麵又通過‘遊離’工人來擴大工人的供給。與此同時,失業工人的壓力又迫使就業工人付出更多的勞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勞動供給不依賴於工人的供給。勞動供求規律在這個基礎上的運動成全了資本的專製。”也就是說,雖然資本積累會增加對勞動的需求,但對勞動力的需求並不一定會增加,甚至會下降(由於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而勞動供給的增加也並不意味著就業的勞動力數量增加(由於資本家加強對在職工人的剝削)。勞動力的供給並不僅僅是由人口的自然增長率以及勞動者的偏好決定的,它也受資本積累的影響。這裏,馬克思考慮的是後續的長期動態。在資本有機構成不變的條件下,馬克思認為是資本的增長引起可供剝削的勞動力的不足,是資本的減少使可供剝削的勞動力過剩。工人就業的數量是同資本積累的周期變動緊密相連的,勞動力的供給更多地受資本積累進程的影響,勞動力的需求更是由資本追逐利潤的目標直接決定的。對資本家有直接意義的是勞動的供給和需求,而對失業問題起決定作用的是勞動力的供給和需求。既然勞動力的供求具有特殊的製度特征,那麼工資的決定也應與傳統理論不同,“決定工資的一般變動的,不是工人人口絕對量的變動,是過剩人口相對量的增減,是過剩人口時而被吸收,時而又被遊離的程度。”工資是由在職勞動的供求決定的,而在職勞動或勞動者的數量又是可由資本家單方確定的,因而工資仍受資本家控製。失業人口的增加會對在職工人形成外在的壓力,促使工資下降。而工資的上升卻是很少發生,幅度也是有限的。即使在資本有機構成不變的情況下,隨著積累的擴大使對勞動的需求增加,“如果工人階級提供的並由資本家階級所積累的無酬勞動量增長得十分迅速,以至隻有大大追加有酬勞動才能轉化為資本,那麼,工資就會提高,”……“但是,勞動力價格的提高被限製在這樣的界限內,這個界限不僅使資本主義製度的基礎不受侵犯,而且還保證資本主義製度的規模擴大的再生產。”與資本積累對應的是剩餘價值轉化為資本,是剩餘勞動;與工資對應的是必要勞動,因此,二者是必要勞動與剩餘勞動的關係,資本積累是工資變化的根本原因。
二、馬克思主義關於城鄉勞動力流動就業的論述
馬克思主義者把勞動力流動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聯係在一起進行分析,揭示出農村人口流動的動因、內在規律,並論述了人口流動與農村和城市發展的關係。
1.農村人口流動的動因和內在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