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就業理論發展及區域就業理論框架的提出(5)(2 / 2)

二、區域就業理論的作用機製

通過上述分析可見,區域就業理論涉及到經濟社會係統的各個方麵。而社會經濟是由若幹個子係統形成的複雜係統,這些係統之間有其內在的運行規律。因此,要形成一套解決就業問題的完整機製,就必須對社會經濟各子係統影響就業的作用機製進行深入的探索。對此,傳統的就業理論已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並在政府的宏觀調控和市場基礎作用地位的方麵,各個理論學派都達成了的基本共識,但對二者作用方式及定位的爭論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其理論認識大體上經曆了“市場有效論”、“市場失敗論”、“政府有效論”、“政府失敗論”以及“市場與政府相互矛盾論”等幾個階段。針對這種情況,對區域就業理論作用機製的研究,重點就在於要明確區域政府與市場的相互關係及作用方式。

首先,確認區域政府在解決就業問題中的作用方式和程度。“市場是沒有心髒和大腦的,因而不能指望市場自身能夠自覺地意識到它所帶來的嚴重的社會不平等,更不能指望市場自身來糾正這種不平等。”(薩繆爾森,1994年)因此,在發展的過程中,區域就業理論首先就要針對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以及要素市場的發育程度,確定政府在發展過程的作用方式及其定位。要通過這隻“看得見的手”,實現政府對市場的製度供給和經濟發展戰略製定,規範市場行為以及引導區域的發展方向,改善市場競爭環境,為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保障。同時,促使區域政府遵循市場本身的運行規律,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維持政策的穩定性和持續性,不斷地擴大市場範圍,實現地區的持續、穩定、健康地發展,也應是區域就業理論研究的重要任務之一。

其次,要係統研究市場在區域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通過市場的作用,促使要素資源在區域內部和外部自由流動,市場區域資源的優化配置,發揮地區的優勢和特色。正如大衛·摩拉維茨所指出的那樣,“發展中國家就業的增加可能主要在建築業和服務業方麵,如果製造業的產量沒有適當增加,建築業和服務業就不能發展,就業人數實際上也難以增加。”因此,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不僅需要政府的宏觀調控,而且還需要通過市場的選擇,以適應競爭的需要。在我國,存在為了達到某一個方麵的目的,常常違背經濟運行規律而犧牲其他方麵的發展的情況。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就業增長是分工演進的必然結果”,在當前推進就業優先的發展戰略背景下,區域資源的有效配置、統籌城鄉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特色經濟戰略的實施,都必須以市場為基礎來逐步實現,通過區域產業結構的優化和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從根本上增加就業崗位的供給量。

三、區域就業理論研究的基本領域

區域就業理論的研究是為了在可持續發展框架內實現區域城鄉就業的統籌協調發展,它的基本動力機製主要來自於政府和市場兩個方麵,這二者直接或間接地對就業問題的解決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區域就業理論的研究也不能僅局限在就業問題的本身,而應將其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大環境去考慮,其主要的研究領域可以大致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麵:

1.區域政府與勞動力資源配置研究

隻要有完全自由競爭,就會經常有一種強烈的傾向將工資率與需求相連,使每個人都能就業。因此,研究領域就是針對勞動力市場體係的缺陷,研究區域人力資源的配置方式,避免勞動力供給與需求之間的脫節,則成為了區域就業理論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