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以勞動力市場體係建設為支撐,推動勞動力的充分就業
在促進充分就業工作中,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場機製在勞動力資源配置方麵的基礎作用,開展了“就業實名製”工作機製建設,形成了勞動力市場體係。
(1)形成了四級勞動保障和就業服務網絡。基本上形成了市、區(市、縣)、街道(鎮、鄉)、社區(村)四級勞動保障和就業服務網絡。全市街道均設立勞動和社會保障所,所有社區均設立勞動保障工作站,社區及行政村都配備專職勞動保障協調員。
(2)建立了城鄉統籌的崗位資源和勞動力資源信息網絡。全市對就業信息網絡進行了統一規劃和建設,目前已經基本上建立了市、區(市、縣)、街道(鄉鎮)、社區(村)就業服務信息網絡,以信息化加快就業服務的雙向選擇,構築勞動力資源信息平台,使信息提供者和勞動力之間的信息透明對稱。
(3)形成了麵向市場的就業培訓網絡。成都市各地區根據當地實際,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技能培訓。例如2004年都江堰開發創業培訓帶來了就業的倍增效應。
(4)建立健全公共就業服務製度,為就業困難群體提供公益性就業服務。爭取政府安排促進就業專項資金,設立公共就業服務項目,通過工資性補貼、免費服務和培訓等方式幫助就業困難群體。
5.以產業發展為動力,打造就業載體
產業不僅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基本支撐條件,還是促進城鄉勞動力充分就業的動力因素。成都一直努力推進城鄉產業布局一體化,促進城鄉各產業協調發展。在產業優化過程中,成都將城鄉就業與產業的發展密切結合,圍繞市場抓就業,圍繞項目抓就業,以產業發展為動力,以就業促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帶動就業增長,形成了城鄉產業與就業良性互動的發展機製。
第一,以產業集中促城鄉就業,帶動農村勞動力的非農化就業。通過“三個集中”的實施,實現農村勞動力的有組織非農化轉移,而產業項目的聚集壯大了產業規模,加快了產業的發展速度,解決了“人往哪裏去”的難題,為勞動力的充分就業創造了巨大的空間。
第二,按照“三同時”的原則,將就業增長與項目發展相結合。成都市在發展推動工業發展的過程中,注重在招商引資的同時考慮就業問題,在項目進場的同時進行就業培訓,在項目投產的同時安置就業,將產業發展與充分就業工作緊密結合,以經濟增長帶動就業增長,以產業發展帶動充分就業,以就業服務促產業發展,實現了產業發展與充分就業的融合和區域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第三,以產業發展需求為指導,加強勞動力的技能培訓。成都市通過訂單培訓、定向培訓、委托培訓等多種方式將失地農民就業與招商引資、市場需求等掛鉤,根據經濟發展的需求為勞動力提供有針對性的培訓服務,從而為產業發展提供勞動力資源基礎,同時也為勞動力充分就業提供基本條件。
二、成都比較充分就業工作的發展探索
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進一步發展,全市經濟結構、社會結構的優化和變革將會加速,新老人員就業問題將是成都建設全麵小康、構建和諧社會中必須麵對的挑戰。成都市需要根據經濟社會形勢的發展,不斷地推動比較就業工作體係式的完善和發展,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變化。
1.樹立大人口發展觀,促進人口經濟的和諧
長期以來,成都市城市經濟發展戰略的製定脫離人口現狀,結果造成經濟發展的空間布局得不到人口的支撐。現在狀況下,單一地從人口現狀進行思考,要求經濟發展適應人口現狀,勢必影響經濟結構的升級和城市的發展。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必須樹立“大人口”的發展思路,把人口發展與經濟發展整合起來進行思考,實現經濟與就業的同步發展。
第一,注重經濟發展與就業增長的協調。成都市麵臨較為嚴重的就業壓力,如何協調好經濟發展與就業空間拓展之間的關係是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在未來的發展戰中,應將全市人口作為一個重要影響因素納入。首先,要注重發展“帶動力強、產業鏈長、就業彈性高”的產業。其次,對於存量人口,需要致力於提高其能力和素質,使之能適應產業升級的發展需要。再次,對於增量人口,應該根據全市經濟空間布局的需要,有選擇性地引入全市未來城市功能要求的產業人才和配套人才,而不是無目標地去追求“西部人才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