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宣帥也是打過仗的,眼下我有大軍十五萬,遼人不過五萬——”種師說到這裏,看到兄長的目光直視了過來,下意識的閉住了嘴。
“打過仗的?他童貫那也算是打仗?”在自己的兄弟麵前,種師道終於露出了他對童貫的鄙視:“濫施封賞,壞我西軍軍紀,這也叫會打仗?天下事就是這等人壞的!”他兩鬢的白發在風飄蕩著,仿佛一棵枯樹。
“大哥,你就別說了!”種師看看四下無人,趕忙苦勸道,雖說以他兄長的年紀和官位,倒也不怕人傳到童貫那邊去,可種家下麵還有幾十個子侄在軍效命呢,童貫可是能夠找這些人麻煩的。
在兄弟的苦勸下,種師道終於閉上了嘴,目光流露出哀傷之意。
“哎,希望這次可以多帶幾個兒郎們生還故裏吧!”
應州。位於今天山西省北部,戰國時趙地。秦屬雁門郡,兩漢因之。後魏為神武郡地。隋屬朔州。唐為雲州地。五代唐置應州。天成初,又為彰**。遼以後因之。由於龍首、雁門二山南北相應,故名應州。對於古代的原王朝來說,大同盆地是北方防禦的核心;當他們實力強盛的時候,就會將邊防線推到陰山一線,而大同盆地即雲地區就成了屯軍所在,既可以屏障陝西、山西、華北,也可以越過陰山,進攻漠北的敵人;而當實力衰弱的時候,大同盆地就往往被遊牧民族政權所占領,成為威脅華北、陝西、山西的進攻基地。而從大同盆地通往華北平原最重要的一條道路便是沿著桑幹河穀南下,而應州便位於這條河穀之,乃是扼守這條道路的重鎮。
宣和四年的應州已經處於一種無政府狀態,從去年旬開始,東來的金兵已經攻破了遼的西京,在這些彪悍勇猛的戰士們來到之前,天祚帝已經將能夠搜羅到的精兵盡數帶走,應州的守臣也在一場突然的遭遇戰箭身亡,他的繼任者還沒把知州的椅子坐熱就被州的一個豪強一刀殺了。在接下來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裏,州城的知州便如同走馬燈般的換著,如此一來,城外的那些豪強們也自然沒把州城裏的那位知州老爺當回事,各自在自己的地盤上當土皇帝。然後應州真正的統治者應該是眼下正在西京城裏的女真皇帝完顏阿骨打,不過他此時的注意力還在夾山之的遼國天祚帝身上,對於像應州這種依照協定要交還給北宋的州郡,金軍隻是將其當做劫掠和提供糧食奴隸的對象而已。
宣和四年五月二十五日,應州安邊鎮。這座位於州城以東二十裏的小鎮其實是一個小城寨,逐漸發展成一個小市鎮。金兵到後,不少逃難的百姓都聚集到了這裏,反倒給這個小鎮帶來了一種畸形的繁榮。
“有人來了!”鎮口瞭望哨上的獨眼老劉大聲叫喊起來。他的叫喊聲立即引起了一陣騷動,幾十個穿著破爛皮裘的漢子跑上土牆,張弓布矢,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也難得怪他們如此,被打散的潰兵、成群的馬賊,哪天沒來個三五遭。
“人呢?”薑大頭一邊搖搖晃晃的爬上牆,一邊提著褲子,一副剛從女人肚皮上爬起來沒有好聲氣的模樣。獨眼老劉見狀,小心的朝東北方向指了指:“您看,就是那邊,那幾個騎馬的,興許是馬賊!”
薑大頭眯起眼睛朝獨眼老劉手指的方向望去,隻見不遠處山丘的脊線上果然出現了七個騎馬的漢子,背著弓矢,身上的鐵甲反射出金屬特有的冷光。
“馬賊?不像呀,倒有幾分像是潰兵,不過潰兵也沒這麼好的甲呀?”薑大頭皺起了眉頭,吃過幾年兵糧的他比放哨的獨眼老劉見識可廣博多了,光是那副鐵甲就值兩三匹好馬,還換不到。他撓了撓腦門,對手下喊道:“你們都看緊了,俺去把當家的叫來!”
等到薑大頭將當值的將佐請來,那支隊伍已經相距安邊鎮隻有半裏多路了,可以清楚的看到這支隊伍的全貌:二十多個騎馬的,二十多輛大車,另外還有大約一百個步行的,所有人都拿著兵器,有弓弩、長矛等——這在應州並不稀奇,而且幾乎有三分之二的人有披甲,這在應州就很少見了。(未完待續請搜索樂讀窩,小說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