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有一首很有名的電影插曲,叫做《讓我們蕩起雙獎》,寫一群紅領巾到北海公園過隊日,大家二五成群,一邊劃船,一邊歌唱,紅領巾也不時伴隨起伏的心潮而飄拂。歌聲是美麗的,感情更加美麗。我們小學和北海相距不遠,仿佛三四年級吋,學校曾在北海組織過隊日。但是否用劃船的形式過隊日,我就記不太清楚了。因為那時同學都小,如果船上不“跟”老師,安全是成問題的。盡管如此,我還是由衷地喜歡這首歌,它真實,首先真實在心態上麵,真誠、熱情、善良、無猜,等等等等,都很符合那個年月小學三四年級至五六年級學生的特定心理。其實,何止是在北海劃船呢?就在日常的生活、學習當中,不也是隨時“蕩起雙槳”?
我是三年級時由東城轉學到西城這所小學來的。這所小學很有名,校風也好。我轉學的第一天,由班主任帶著進人教室,眼睛不敢四望,隻低頭看自己的腳尖。班主任對全班講:“今天來了位新同學,大家歡迎!”一陣整齊的掌聲,就像北海公園水麵的風。我坐下後,老師提問,同學齊刷刷舉手,我一瞅,心中大悅,真如蕩起雙槳!
一次老師提問到我,我答不上來。同座兒的同學偷偷提示,被老師發現,當即被叫起來,狠狠批評一通。事後我倆對望,像霜打了的茄子,都蔫了。雙槳何處?都“沉”在了“水”中。
某日,我課餘到同座家中去玩。他母親病歪歪的,他下麵還有幾個弟妹,在為爭一枝鉛筆打鬧。我心不忍,把鉛筆盒打開,讓幾個小家夥任意挑選。小家夥高興了,我心“蕩起雙槳”;安知同座臉色不好,我才知傷了他的自尊心,這槳是“放”是“收”?
學校舉行拔河比賽,每班派出選手出賽。同座嗓門特大,擔當起喊口號的角色。全班同學旁邊呐喊助威,最後我們班取得冠軍全班上下,一個個“蕩起雙槳”!歸來之際,獨見女同學“小瘸子”孤單坐在教室裏,黯然神傷。她從小得了“小兒麻痹”,一條腿肌肉萎縮,體育課免修,走路要拄拐杖,但凡熱鬧活動隻能望洋興歎。全班同學見到她,都競相上前,七嘴八舌好一陣兒,才把她的情緒扭轉過來。雙槳輕舉,用力去劃!
一日上課,班主任滿臉怒容,大聲喝問,是誰偷摘了本校樹上的海棠?沒人應承。老師更怒,言本校的一二年級同學看見,是這邊一分校的三四年級同學所為。忽然,有同學檢舉我課桌內有海棠。班主任上前,曆聲質問:“你剛來不久,就破壞校風!”我分辨說,這是我們家樹上結的,是我隨手摘了點讓同學嚐嚐的……班主任細看,發現海棠品種不同,遂不再言,隻是提醒大家今後少去本校那邊。亊後,我越想越恨那個檢舉我的同學——你隻顧搖槳,反倒濺了我一身髒水!
改日我們班到北海去玩,三五成群開始照相。恰巧我挨著那個“告發”我的同學。攝影師即將按動快門之際,是我靈機一動,偷偷把右手三指從他頭後伸出——結果“喀嚓”一響,那同學變成了“三毛”。拿到照片之際,見他哭笑不得,我心歡喜異常,高高“蕩起雙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