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俊義 鍾陟悅 姚鵬

編導 鄭秀國

1969年8月15號,位於中蘇邊境的黑龍江省遜克縣遜別拉河突發洪水,堆放在河邊的國防物資電線杆被衝到洪水中,當時正在這裏插隊的上海知青金訓華和陳健一起跳進洪水中,奮力搶救國家財產。

在這次搶救國家財產的過程中。年僅20歲的金訓華壯烈犧牲,比他小一歲的陳健活了下來。陳健後來回憶說,他之所以能夠活下來,是因為金訓華在洪水中托了他一把。因為感恩、內疚,也因為那份知青戰友情,從那時起,陳健就在自己心裏暗暗許下一個諾言,他要在那片黑土地上為金訓華守墓一輩子。在這之後,陳健每年都來到金訓華的墳前,為他掃掃墓,說說心裏話。

一晃36年過去了,當年的上海知青紛紛返城,隻有陳健仍然守候在金訓華墓旁。

36年來,陳健當過農民、建築工人、門衛和林業檢查員,直至退休生活一直都很清貧,所幸的是,他的妻子晁亞珍一直理解並陪伴著他,和他一起守候著那位長眠於地下的烈士。

然而不幸的是,就在陳健準備安享晚年的時候,不幸再次光顧了他,今年初,他49歲的妻子在醫院檢查時被診斷出患有尿毒症,無論透析還是換腎,都需要一筆巨額的醫療費用,這對領著微薄退休金的陳健和已經下崗的妻子來說,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

對於陳健說,這麼多年來,正是妻子默默無聞的理解、幫助和支持,才讓他一直順利地堅守著自己的諾言。陳健說,他無論如何一定要將妻子的病治好。因為他和妻子還要一起繼續為金訓華守墓。而且他們之間還有一個共同的心願沒有完成,那就是把戰友金訓華已經風化的水泥墓碑換成大理石墓碑。

上述內容是本欄目於2005年4月28日播出的同題節目。這期節目播出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許多觀眾都被陳健的執著和真情深深地打動,其中北京市一位民營企業家給我們欄目打來電話,表示願意出全資為陳健的妻子做換腎手術,幫助陳健實現心願。

謝家學對記者說:“因為當時我也下過鄉,我也插過隊。金訓華這個事跡當時在我們下鄉的時候,正在全國廣泛地學習金訓華先進事跡。看到陳健為金訓華守靈,守了36年,我非常地欽佩這個人,而且也非常地受感動,就現在的社會能有這麼真誠的感情和這麼重情重義的人,我非常地受感動,所以看到這個節目以後,我就想幫助他。”

謝家學通過我們欄目和陳健取得聯係後得知,為了給妻子治病,陳健找親朋好友四處借錢,但借來的幾萬塊錢遠遠不夠妻子換腎所需的費用,陳健隻好帶著妻子到山東濰坊的一家醫院接受臨時治療。

在與北京市一家醫院取得聯係後,謝家學決定親自到山東把陳健的妻子接到北京進行治療。5月14號,謝家學和他的幾個同事一起,從北京出發去山東濰坊接陳健夫婦。15號一大早,謝家學一行來到陳健夫婦所在的醫院。兩位原本素昧平生卻有著共同經曆的知青戰友見麵了。

5月16號,在謝家學同事的幫助下,陳健夫婦順利地住進了醫院,接下來,陳健的妻子晁亞珍將要接受全麵的身體檢查,看是否能夠做腎移植手術,如果能做,接下來就要等待。腎源。

4月28日,我們製作的關於陳健的節目播出後,陳健要為已故戰友金訓華更換墓碑的心願也在社會各界產生了強烈反響。福建省惠安縣一家石材加工企業的老板辛振欽在觀看節目後給我們打來電話,表示願意免費為金訓華烈士更換墓碑。在陳健夫婦等待手術的日子裏,我們的記者受陳健的委托,前往福建省惠安縣,與誌願者辛振欽見麵。

辛振欽說,雖然他沒有知青下鄉的經曆,但作為同齡人,他仍然被金訓華的事跡和陳健一守36年的諾言深深地打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