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振欽說,陳健的執著令人感動,而金訓華烈士的事跡更值得後代學習,因此他決定幫助陳健,把金訓華的墓碑做得好一些,以便後人前去瞻仰悼念烈士。

目前,辛振欽已經取得金訓華烈士墓所在地的黑龍江遜克縣相關部門的同意,計劃在今年的8月15號,也就是金訓華烈士犧牲36周年的日子,親自將新做的墓碑運到金訓華的墓地並安裝好。那個時候,陳健的這個心願也將得以實現。

7月14號,陳健打電話給我們傳來了一個喜訊,曆經兩個月的等待,妻子晁亞珍終於等來了腎源,並將在當天晚上做腎移植手術。接到電話後,我們立即趕往醫院。

知道陳健的妻子在這一天做手術,北京的誌願者謝家學也趕到了醫院,並送來了手術費用。

終於可以做手術了,這一天,陳健和妻子既興奮又激動。

由於手術需要在經過嚴格消毒的手術室內進行,為了避免幹擾,我們沒有對手術過程進行拍攝,在晁亞珍做完手術的第二天,醫院傳來消息,這次換腎手術非常成功。自己的諾言竟然感動了那麼多人,多的關愛。

手術成功後,誌願者謝家學告訴記者,他還將繼續資助晁亞珍在北京的恢複治療,但是晁亞珍回到黑龍江後,還需要有一筆長期的醫療費用,謝家學希望能有更多的誌願者和他一起,共同資助晁亞珍的後期治療。

在所有好心人的幫助下,陳健的兩個心願終於得以實現,陳健說,他根本沒有想到,而這句一守36年的諾言也讓他感受到了那麼

陳健對記者說:“等我媳婦的病好了點以後,我還要守在金訓華墓前,陪著金訓華,因為這些好心人,謝總,還有福建一個老總,幫著給金訓華修墓的老總辛總,他們也是被我給金訓華守墓的精神所感動,所以我也不能辜負他們的一片心意,我要繼續留在黑龍江,守著金訓華。”

采訪劄記

郭俊義

人還是需要點精神的

時光流逝、社會變遷,與雷鋒同時代齊名的金訓華正在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現今40歲以下的人對金訓華及其事跡已鮮有人知。而陳健對自己36年前許下的諾言的執著堅守,對患難妻子的不離不棄,更讓眼下大多數忙於追名逐利的人們嘖嘖稱奇。他們對國家、集體的無私奉獻,對家庭朋友的重情重義的精神正是當今社會所亟須弘揚的。正如著名知青作家肖複興在一篇紀念散文中所寫到:我們應該向陳健致敬,向他恪守36年的諾言致敬。

記者也欣喜地看到,節目播出後,眾多觀眾深受感動,他們強烈地表達了重塑社會主流精神的願望,陳健夫婦在北京住院期間,前去慰問的市民絡繹不絕,有的留下現金卻不願留下姓名。本欄目報道後。鳳凰衛視、北京電視台、東方衛視、北京日報、中國電視報、黑龍江日報等媒體也迅速跟蹤報道,掀起了一股人們重尋精神家園的熱潮。

這期節目播出的第二天即7月31日上午,中央有關領導打來電話表揚該期節目說:“這個題材和人物發現挖掘得很好。我們的節目一定要多發現人間真美的東西。”

該節目之所以能夠獲得有關領導和普通觀眾的認可,我想是因為選取的題材打動了他們,也是當今市場經濟環境下精神迷失的商品社會,對重塑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的共鳴。

套用句老話:人還是需要點精神的。

另外,陳健的妻子晁亞珍手術後的康複情況良好,相關費用基本得到保障。2006年2月,陳健被評為“CCTV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