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我要上大學之走出大山(1 / 2)

記者 秦琴 邵海成

編導 於愛群

位於廣西中西部的都安瑤族自治縣。是全國喀斯特地貌發育最為典型的地區之一,在這裏,除了山還是山,一座連著一座,把祖祖輩輩居住在山裏的人家環抱其中。但同時,它也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年人均收入不到1535元,雪上加霜的是,就在2005年的6月20號前後,一場百年一遇的洪水襲擊了都安,其中災情最為嚴重的是爆發了山洪和泥石流的百旺鄉,韋霜霜的家就住在距離縣城60公裏外的百旺鄉精華村,通往縣城的唯一山路,也是像韋霜霜這樣的孩子外出讀書唯一的路。

為了避免房屋被山洪侵襲,山裏人都把家安在地勢較高的山坡上,這讓他們下山的路走起來更加漫長。

城裏的孩子考試過後,迎接他們的是網吧、電視和美食,而韋霜霜從高考結束的第一天起,就開始了另外一種辛苦忙碌的生活。

韋霜霜今年高考的成績是596分,在老師的指導下填報了首都師範大學。如果能被順利錄取,她將成為精華村曆史上的第三個大學生。但韋霜霜的父親韋風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他說,自己現在手頭根本沒有這筆錢送女兒出去讀書,他的打算是,借得到就讓女兒讀,借不到就讓女兒去打工。

父親的這個決定對於辛辛苦苦複讀了一年高三的韋霜霜來說,實在是一個非常殘酷的決定。但韋霜霜沒有任何異議地默認了,她心裏明白。能夠供自己讀到高中畢業,父親已經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對11歲以前的生活,韋霜霜有著非常快樂的記憶,那時候,一家五口人日子雖不富足,但卻過得十分溫馨。父親和母親都是種田的一把好手,兩人齊心協力,一磚一瓦地為全家人壘起了一幢房子,還置辦了電視機和電風扇兩樣家用電器。眼看著生活越來越好,不幸卻發生了。

一次外出勞作的途中,妻子失足落水。十分鍾後,當韋風趕到河邊的時候,妻子已經溺水身亡。

那一年,韋霜霜11歲,她的哥哥13歲,韋風的老母親已經80多歲。禍不單行的是,幾天後,老母親中風癱瘓。

韋風說,自己念過高中,年輕時曾走出大山到雲南當過兵,好強的他一直希望能在外麵闖出一番事業。無奈時運不濟,沒能如願的他,複員之後隻能回到大山深處安家落戶。原本以為一輩子就會這麼平平淡淡地度過了,但一連串的厄運發生後,韋風的精神被徹底壓垮了。

兩年後,老母親去世,韋風隨之被診斷精神方麵出現了問題,病情時好時壞。盡管很需要人在身邊照顧,但他仍然堅持送兩個孩子去鄉裏的中學念書。

治病加上供孩子念書,韋風不但花光了家裏的積蓄,還向自己的兩個姐姐借了。7000塊錢,至今也沒能還上。慎重考慮過後,韋風決定集中全部精力供女兒讀書,讓成績平平的兒子放棄學業。

在韋風看來,山裏的孩子要走出大山,隻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是通過高考考出去,二是外出打工去,韋風為兒子選擇了去廣東打工,而把女兒留在身邊,一心一意去擠那根高考的獨木橋。

為了父親的理想,也為了實現自己能看看外麵世界的願望,韋霜霜一直非常賣力地讀書。然而,第一次高考她考砸了,離本科重點線差了將近100分。在父親的支持下,韋霜霜選擇了複讀,這對於父女倆是艱難的一年,一個在艱辛地勞作,一個在發奮地讀書,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韋霜霜在2005年的高考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走出大山的路卻並不平坦。

2005年夏天的一場山洪,讓村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庭蒙受了損失,韋風辛苦了半年的收成也大部分化為泡影,隻剩下最後的幾分水稻田,保留了父女倆來年的口糧。

韋風在心裏盤算了一下,學費加上基本生活費、交通費等,至少需要給女兒準備八千到一萬塊錢。而家裏除了兩頭豬可以賣,再也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了,為了早作打算,韋風決定先到幾個親戚家打好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