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劉大爺和兒子的關係逐漸緩和,也讓劉大爺知道了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當周黎提出想和劉大爺學一門手藝的時候,劉大爺並沒有嫌棄他,爽快地答應了周黎的請求。劉大爺感動了周黎,周黎也把劉大爺當作了自己的親人,平時親切地叫劉大爺“老爸”。劉大爺也對周黎十分放心,甚至像收錢這類的活都會讓周黎來做。一次,工廠裏的錢突然少了,雖然劉大爺並沒有懷疑周黎,但是周黎自己心裏卻緊張了起來。周黎一直在想,“老爸”會不會懷疑我呢?後來,錢找到了,周黎懸起來的心一下放下了。

通過對周黎幾年的觀察,劉大爺覺得周黎是可以改好的。但是,他幾次去找周黎的父母。周黎父母都不願意接受周黎,不想讓周黎再打攪他們平靜的生活。但是,劉大爺卻並不這麼認為。劉大爺認為:國家和諧的前提是家庭和諧,家庭是組成社會的細胞,如果每個家庭都和諧了,那麼國家不就和諧了。劉大爺多年來一直有這樣一個心願,就想讓周黎和他爸爸媽媽能和好。

可是,周黎的父母不願意見周黎,這怎麼能解決問題呢?這時,劉大爺想到了周黎的姐姐,周黎的姐姐是周黎家裏唯一來工廠裏看過周黎的人,周黎單位宿舍裏的被子和一些生活用品都是周黎的姐姐送過來了,能不能通過周黎的姐姐來傳達消息呢?周黎的姐姐告訴了劉大爺周黎父母的工作單位。

第二天一早。劉大爺就找到了周黎爸爸的單位。聽說劉大爺是為了周黎的事情來找自己的,周黎的父親十分生氣,為了趕走劉大爺,周黎的父親居然叫來了110。周黎的父親為什麼對周黎有這麼大的抵觸,他們父子之間到底有著什麼樣的隔閡呢?

在單位領導的勸說下,周黎的父親終於同意和劉大爺談一談。周黎的父親說:周黎一回家大家都害怕,她媽媽嚇的都發抖。一回家就使勁敲門,你那天去我們還以為他回來了呢,就不敢開門。

提起前幾天劉大爺去家裏的事情,周黎的父親承認當時確實在家裏,可是起初並不知道是誰,以為是周黎回來了,所以不敢開門。他們為什麼這麼懼怕周黎呢?周黎的父親解釋說他們真的很害怕周黎回家。周黎以前每次回家都會把家裏所有的櫃子都橇開,拿走家裏所有值錢的東西。

劉大爺一再解釋,周黎現在好了,他特別想回家。但是周黎的父親卻不相信,並且對劉大爺說你覺得他改好了,那你就留著。我們是不會要他的。看來周黎和他父母的矛盾並不是一下就能解決的。周黎的父親還一再表示不希望周黎去打攪他們的生活,但是能看出來周黎的父親心裏還是很關心周黎的,隻是需要時間來相互溝通。

我們向劉大爺這樣的好心人表示敬意的同時,也希望周黎能夠繼續努力,用真誠、用行動重新贏得父母的信任,回歸家庭。

采訪劄記

牛巧剛

周黎是一個講義氣、好麵子的人,正是這些特點讓他可以接受劉大爺的關心。在別人疏遠他的時候,劉大爺接納了他,他能夠感覺到劉大爺對他好,如果辜負了劉大爺,就是不講義氣,就會很沒有麵子。缺少家庭溫暖的周黎,把講義氣看作了他的道德最底線。

分析周黎父子之間的矛盾,缺乏溝通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周黎從小在奶奶的寵愛中長大,沒有和父母之間建立很好的感情基礎。很大程度上說,是家庭和教育把周黎變成了這樣一個人。

我通過周黎的姐姐了解到,其實周黎的父母還是很關心周黎的,周黎在工廠裏用的被子,是周黎的媽媽親手縫製的,讓周黎的姐姐送過去的。周黎的姐姐並沒有告訴周黎,被子是媽媽親手給他縫製的,即便說了周黎也不會相信的。可見,他們之間的隔閡已經很深了。雖然,現在周黎很想回歸到家庭,但是他卻不知道怎麼樣和他的父母相處。

可怕的是周黎這種生存狀態,已經影響到了他的下一代。兩年前,周黎和一個女孩同居了,並且有了一個兒子。但是,不穩定的生活讓兩個人很快就分手了。分手之後孩子就不知去向了。劉大爺多次追問孩子的下落,周黎說他把孩子送給了一個不認識的人。上一代的悲劇,會不會延續到孩子的身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