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23年的感恩之旅(2)(1 / 2)

接到平反通知以後,一家人相擁而泣。盼了多少年的事,突然間變成了現實,一家人覺得好像在做夢一樣。此後,兒子們相繼娶上了媳婦,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好。沉浸在無比喜悅之中的丁學山越發地想念劉路,如果沒有劉路,很可能就沒有眼前的一切。

此後,尋找劉路最終成為了丁學山有生之年最重要的事情。年複一年,他不知又去了濟南多少次。但劉路卻始終不見蹤影。

2001年,丁學山的孫女丁輝初中畢業打算讀中專,二兒子丁星科經過與妻子商量,決定寧可多花點兒錢,也要送女兒去濟南讀書。一方麵是讓孩子出門鍛煉鍛煉,另一方麵是借這個機會尋找劉路。

知道孫女要去濟南讀書,丁學山格外地高興,他鄭重地把尋找恩人劉路的重任交付給了隻有15歲的孫女丁輝。到濟南讀書後,除了學習之外,丁輝幾乎把課餘時間全都花在了尋找劉路這件事情上。每次放假回家,她都要向爺爺彙報尋找的進展情況,而爺爺的每一次囑托,都讓她感到自己肩負的責任又重了一分。

為了實現爺爺的心願,小小年紀的丁輝幾乎跑遍了她能想到的所有地方,采取了她能想到的所有辦法,甚至還去了派出所。可是,滄海桑田、世事變遷,消息打聽起來十分困難。直到2004年中專畢業,丁輝也沒有能夠找到恩人劉路。而這個時候,丁學山已經年過80,疾病纏身,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特別是一年前,由於右腿股骨頭壞死,連走路都已經十分困難,所有這一切都清楚地說明,丁學山已經是風燭殘年了。他多次流著淚對孩子們說,一定要找到劉路,了卻自己的這塊心病。

就在這時,又一位家庭成員站了出來,接過了尋找劉路的接力棒。她就是丁學山的二兒媳婦、丁輝的媽媽王誌芹。沒過門之前,王誌芹就知道丁家人苦尋劉路的故事,過門之後,又親身體會到一家人對劉路的感情。於是她萌生出一個心願:如果有機會去濟南,一定要想辦法幫公公找到劉路。

2005年9月,王誌芹的小兒子丁丁也要到濟南讀書,於是她決定到濟南去一次,一方麵是照顧讀書的小兒子和畢業之後在那裏工作的大女兒,另一方麵也是想借機找一找恩人劉路,了卻公公丁學山20多年的夙願。

來到濟南後,除了一早一晚給兩個孩子做飯,王誌芹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尋找劉路上。她逢人就問,吃了許多的苦,而且還承受了不少的委屈,有的人聽說她是在替公公尋找一個20多年沒有見過麵的恩人之後,簡直無法理解。有的人說她像個瘋子傻子,有的人讓她給公公撒個謊。可倔強的王誌芹並沒有理會這些人的冷嘲熱諷。即便是躺在床上,她腦子裏也還在想這個事。

兩個月過去了,王誌芹沒有得到任何有關劉路的有價值的信息。正當她一籌莫展的時候,她突然想起曾經在電視上看過的一則報道,其中說,濟南有個韓大媽專門幫助別人解決各種難題。幾經周折,在好心人的幫助下,王誌芹最終在振興中街社區找到了的韓大媽。韓大媽名叫韓秀芝,70多歲,當過兩屆濟南市人大代表,幹了一輩子的街道工作,雖說早已退休,但閑不住的她還是經常幫助大夥兒解決一些生活難題。在了解了王誌芹的來意之後,熱心的韓大媽深受感動,也毅然加入了尋找劉路的隊伍。原以為幹了一輩子的街道工作,人熟地熟,可誰知找起人來同樣是困難重重。

碰了不少釘子以後,韓大媽突然想到:劉路會不會已經不在濟南了?是否能在報紙上登個尋人啟事呢?在韓大媽的提醒下。王誌芹和女兒丁輝一起,走進了《齊魯晚報》社,也就有了本文開篇的那一幕。

丁家三代人苦苦尋找恩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齊魯晚報》的記者們。兩天後,一篇題為《一家三代23年苦尋恩人》的文章大幅見報。這樣做到底有沒有效果呢?每個人心裏都沒有底。記者們打算,如果兩三天之內找不到的話,就通過公安廳去查劉路的戶籍,然後從一大批劉路裏邊再去一個一個地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