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詩的排列形式(2 / 3)

養活世間人

看世上的人們

誰比得我的辛勤

熱天裏曬得黑汗淋

冷天裏凍得戰戰兢兢

反轉來要受人家的欺淩

請想想這該是怎樣的不平

農友們趕快起來把團體結緊

結緊了團體好打倒那土豪劣紳

(劉象明)

也許寶塔詩的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無限製地寫下去,隻要每行多寫一個字就可以。另一個特點是逐行增加的字數便於造成一種逐漸累積的氣勢或力量。這也許就是劉象明烈士作於1927年的上麵這首詩的個中奧妙吧。

現代詩的靈活排列,無疑是對於傳統詩行排列的反叛式革命。它並不事先假定有一種固定的最佳格式,適合於某種感情和思想,一如印度《舞論》那樣,把人的情感分為若幹詳細的類別,按照一些固定的套路去一一套用。而是假定每一種情感都是瞬時的體驗,而且每一個人甚至同一個人的每一次體驗都是獨特的。詩的形式並非事先決定,而是永遠在尋求中,在形成中。因此,每一首詩的寫作,都是形式適合內容並和內容同時成熟的嚐試性過程,一如英文的散文(essay)在詞義上具有嚐試的內涵一樣。

若果說傳統的格律詩是以固定的形式容納變動的思想感情,即便這種形式本來也是有探索的,那麼,新詩的形式則是因一定的思想感情而設,雖然它的形式往往並非完美。例如,新詩的開拓者之一徐誌摩,除了很少寫舊詩之外,便是特別注重為一首詩尋找或擬定一個形式:

小詩

月,我含羞地說,

請登記我冷熱交感的情淚,

在你專登淚債的哀情錄裏;

月,我哽咽著說,

請你查一查我年表裏的滴滴清淚

是放新賬還是清舊欠呢?

(徐誌摩)

新詩中有一種具象詩,以詩行排列形式模仿具體事物的形體,令人耳目一新。即便是最簡單的具象詩,也在形體的模仿中追求一定的抽象意味,即詩句語義的抽象與視覺排列的具象的一種統一體。下麵是周振中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寫的一首具象詩:

人民英雄紀念碑

一尊巨大的磨刀石

砥礪著

民族的意誌

(周振中)

有的具象詩能利用事物本身形象的反轉造成一種哲理。例如法國詩人阿波利奈爾利用火焰的顛倒形象狀寫自己的心:

焰我

朵如

(阿波利奈爾)

在並非顛三倒四的語詞拚湊而是較為容易的閱讀中,有的詩含有著意的詞句安排,造成一種特別的有助於形象發揮的暗示。美國當代詩人William Burford的小詩A Christmas Tree(一株聖誕樹),不僅排列模仿樹形,而且Star(星)和feet(腳)的位置一上一下,Huddld的拚法相對於Huddled造成的擁擠狀,都可以說是模仿自然的獨特的設計。下麵是黃杲炘的譯文:

一棵聖誕樹

星啊,

你那愛中,

如果含有憐憫,

來年就和我們同行。

這裏我們麵對冰河距離

擁擠

在你腳底。

另一首是朱墨模仿人耳形體的具象詩,其實並非意在模仿人耳,卻旨在喚起讀者關於華山新景點“天耳”的聯想,同時寄予了海德格爾式的聆聽自然聲音的新的哲學觀:

天耳

天籟之音

本無聲而自足人

顧自造了語言能發音

!清晰以至於成了獨白

誤了自然之音老天

有知乃借人以耳

以聽天籟之音

以正視聽

因之曰

天耳

(朱墨)

有的具象詩並不受模仿單一事物形體的限製,而是與文字內容緊密結合,給出多重主題暗示,從而較充分地發揮了語言文字的表意功能和詩行排列的圖形模仿功能,達到了二者之間的統一與和諧。

請分析下麵朱墨的另一首詩。詩中以“揖別的夫妻”和“施禮的兵士”,撩起衣襟和雙手捧土,“歲月之門”,“文明之窗”等多處帶有形體模仿性質的語言點題:戰爭與和平,滲透血和淚;勞作與故土,象征人民與祖國;文明史觀,從原始圖騰崇拜一直到今日現代社會。同時,整個詩歌形體不僅可以視為兩個相對而立的人體,或門或窗,又可以視為一件古代的陶器,一個古樸的酒壺。總之,其意象是多重的,其主題是複雜的。而標題的抽象,也回避了單一語義的有限暗示和形式上過死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