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以情動人的詩(2 / 2)

君吻更覺寒。

從此傷懷日,

當時已預言。

……

(朱墨譯)

惜別的不僅僅是兒女情長,也有母子常情,而且是在夢中,一如舒婷《啊,母親》中的第一節:

你蒼白的指間理著我的雙鬢,

我禁不住像兒時一樣

緊緊地拉住你的衣襟。

啊,母親,

為了留住你漸漸隱去的身影,

雖然晨曦已把夢剪成煙縷,

我還是久久不敢睜開眼睛。

(舒婷《啊,母親》)

這節詩之所以動人,是在當讀者意識到這是在夢中,而且是在一個成年人的夢中,當她以兒童的方式想留住兒時的母親給她的愛撫時,卻發覺這種愛撫永遠不會再有了。成年人還需要母愛嗎?當然,一生!當讀者已經被詩句打動得熱淚盈框的時候,這首詩的效果已經達到,後麵的字句,就一點也看不清了!說實在的,也不需要了。

悼亡詩也是經常動人魂魄的詩篇,尤其是普通人的感情,尤其是經過非常細膩的感觸的神經。何其芳悼念亡女的《花環》,寫於某個“九月十九日夜”,是“放在一個小墳上”的。詩共有三節,前兩節是絕妙的鋪墊,以第三節最為動人,特別是最後一句。

花環

放在一個小墳上

開落在幽穀裏的花最香,

無人記憶的朝露最有光,

我說你是幸福的,小玲玲,

沒有照過影子的小溪最清亮。

你夢過綠藤緣進你窗裏,

金色的小花墜落到你發上。

你為簷雨說出的故事感動,

你愛寂寞,寂寞的星光。

你有珍珠似的少女的淚,

常流著沒有名字的悲傷。

你有美麗得使你憂愁的日子,

你有更美麗的夭亡。

(何其芳)

麵對這樣一個美麗、純潔、善良、好幻想的少女的突然夭亡,誰又能不為之感動呢?而這一切,又都是通過父親的聲淚俱下的細說和有所控製的安慰而流露出來的,那麼,誰又能不為這可憐的父親的悲傷而悲傷呢?

打動人心的詩不止一種,詩歌可訴諸人的各種感情:驚懼、悔恨、惜別、寂寥、悲憫、惻隱。或許可以說這些情感偏於負麵而不是正麵機製,確實如此,因為負麵情感容易動人,故上引各例,皆屬此類。下麵是一首表理解和同情的詩,但對象不是人,而是牛,是從人的角度看人如何對待牛,以此表達對牛的命運的深切關注,和人在牛麵前的負罪感:牛尚且如此,人何以堪?

牛係列·一

你從來沒有偷過懶

我知道

也從來沒有把誰抵

我知道

沒有偷吃過磨上的麥

沒有踩過誰家的田

也沒有把誰家的孩子摔下背

你沒有

我知道

白挨過鞭子

沒有白長這麼大

你沒有白來一世

也沒有把什麼帶去

這人間

你還有什麼話說

(朱墨)

動人的詩並非一定是抒情詩,而抒情詩也未必一定動人。動人的詩未必一定要直說,而直說的詩也未必一定不動人。最動人的詩一般是民族性強的詩,但詩的異國情調也未必一定不動人。動人的詩是要發自內心的,而最動人的詩卻未必要把一切發自內心的東西全都寫出來。徐誌摩的《沙揚娜拉十八首》,刪得隻剩下最後一首,才到了最動人之處: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裏有甜蜜的憂愁——

沙揚娜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