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詩讀者與“讀詩法”(2 / 3)

必碎

方顯出品質之最

不必似那斑竹

敏而無助

將逝而淚已盡

在一個不平等的世界上

你出身低微

敢於追求平等

你是勇者

身為奴婢

毫無奴性

你知恥

故你有大勇

永遠地需要你

在沒有了你的世界上

否則

強淩弱

就會肆無忌憚

被強化為一條規律

可你永遠地去了啊

據說是做了芙蓉仙子

在你看管的百花園中

但願能如你願

去吧去吧

離開這不平的世界

到一個更好的去處

莫要徘徊

你本是天上的

還應回到天上

那燦燦的朝霞

就是你的笑臉

(朱墨)

一個起碼的印象是:現代詩和舊體詩的閱讀經驗不同。可見,要是閱讀現代詩,大概就得有若幹態度上和方法上的變異,包括讀者本身審美趣味和思想感情等等因素的適合和參與,以及對於新詩寫作上的若幹語言特點的認識和熟悉。以下稍微離開上麵一首詩的解釋,轉而嚐試性地解說新詩的一般要點,並和舊詩加以對比,或許不是多餘:

古詩是寫美不寫醜的,而現代詩可以寫醜,或者以醜為美。

古詩中的言說者就是詩人自己,一般沒有複雜的敘事結構。現代詩則不然,其中有很多抒情和敘事的方式滲入。

與現代詩的心理化傾向相比,古詩的許多感情和思想是赤裸裸地說出來的,而不是經由多種手段暗示出來的,雖然古詩也有含混和含蓄的表達形式。

古詩的語言格調高雅,以區別於散文,而現代詩不同,講究生活化,講究寫詩和閱讀要有阻礙而不能過分滑溜,即不能太順。

古詩本身的音樂性在於形式化的韻律構成,而現代詩的音樂性打破了單一習慣的規定,求變化和新奇,甚至追求刺激。

古詩的視覺印象是不講究的,一律的豆腐塊,即使是詞的長短句也是詞牌一律,而現代詩的結構也並非隨意排列,體現出一定的設計而又顯得有點兒無序和不受拘束。

古詩多表達一種知識分子詩人的態度,而且以人生的無常和人間的際遇為主,情調柔和而悲愁者多。現代詩的題材要廣大得多,思想比較剛硬而富於張力,有穿透現實的力度。

個人化的因素在現代詩中較之古詩中要多樣得多,一個因素是女性因素的介入,另一個是外來因素的影響繁多。

外語入詩是現代詩的一個突出特點,其中原因之一是翻譯腔調的介入,這一點也擴大到現代詩的互文性領域,遠遠超出了傳統詩歌隻有一個文化來源的單一狀態。

其他藝術形式入詩也是現代詩的特點,電影、電腦等是傳統藝術形式——包括音樂、美術、舞蹈、雕塑等——以外的常見的借鑒形式,大大地豐富了現代詩的表現力。

推而論之,現代詩的閱讀幾乎可以說不同於古詩的閱讀習慣和情趣。於是,就有了如下的閱讀建議:

慢慢地閱讀,不出聲,不要求記住什麼名句。

擺脫頭腦中機械劃一的詩歌排列和韻律形式,隻專注於品味和欣賞詩的境界,同時感受詩人的情懷,但也要思考他所提出的問題。

你可以不同意詩人的觀點,可以和他進行爭辯。但你知道有一種另一樣的生活值得你去關注和理解。

沒有一個詩人要求你完全喜歡他和他的詩,也就是說,你作為讀者完全有你自己的閱讀選擇和審美評價。

讀完了,隻留有一個模糊或清晰的印象,語詞可以忘掉。於是,你曉得,讀詩是一種體驗,如看一幅畫或一幅風景,或者如聽完一場音樂會。

說到這裏,當然就要涉及讀者的研究了。因為歸根結底,閱讀是讀者的事情,而不是詩的事情。這樣,在方法上,就離不開對於讀者群體的分析和分類研究。俄羅斯詩人古米廖夫把詩歌的讀者這樣分為三類:

這是一般情況,但要從態度上進一步看,讀者可以分為天真幼稚、附庸風雅和情緒激昂的三種基本類型。天真幼稚的讀者在詩裏尋找的是愉快的回憶;如果他熱愛自然,他就指責不寫自然的詩人;如果他是社會主義者,唐璜或神秘主義者,他就根據自己的行當去找詩。他想在詩裏找到他習慣的形象和思想,和對他喜歡的事物的描寫。他很少說自己的印象,通常從不說明自己的意見有何根據。(古米廖夫:《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