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科技群眾團體服務活動(1 / 2)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廊坊地區科學技術協會及其所屬的學會(協會、研究會),認真貫徹執行“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必須麵向經濟建設”的科技工作方針,充分發揮科技群眾團體的優勢,在積極開展各類學術活動,廣泛深入進行科學技術普及的同時,積極開展了科技服務活動,收到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第一節科技谘詢服務中心

廊坊地區科學技術協會於1984年3月成立了廊坊地區科技谘詢服務中心。1988年,廊坊市及文安、固安兩縣也相繼建立起科技谘詢服務中心。此外,一些地直及中、省直駐廊單位也先後建立起17個科技谘詢服務組織,成為地區科技谘詢服務中心的分支機構。

這些科技谘詢服務組織麵向本地區及全國開展各類技術谘詢、可行性論證、技術中介和技術成果轉讓等各項技術服務活動。

一、可行性論證

1984年至1988年,地區科技谘詢服務中心共承擔決策性谘詢和技術經濟論證67項,項目總投資額1.37億元,年效益達4000多萬元,創外彙260萬美元,避免經濟損失150多萬元。如1974年廊坊地區人民醫院建成的高壓氧艙投入使用後,在搶救危重病人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於當時在設計和製造方麵存在一些缺陷,且未經壓力容器部門檢測,為安全起見,1986年廊坊地區壓力容器檢驗所通知廊坊地區人民醫院閉艙。受廊坊地區人民醫院委托,地區科技谘詢服務中心於1986年9月2日聘請壓力容器設計、製造、安裝及機械設計等專家及工程技術人員,對廊坊地區人民醫院高壓氧艙使用安全問題進行了技術谘詢論證。經專家對高壓氧艙進行全麵技術會診,麵對現實做出了加大艙體保險係數,嚴格操作規程,加強維修保養,可繼續開艙使用的結論,並得到壓力容器部門的認可,使高壓氧艙重新投入使用,避免了百萬元的經濟損失。

二、科技成果轉讓

地區科技谘詢服務中心和下屬各科技谘詢服務機構,1984年至1988年共向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轉讓科技成果131項,年創效益4200多萬元。例如中國建築科學院建築機械化所技術谘詢服務部,自成立到1988年,共向外轉讓科技成果86項,對發展我國建築機械化做出了貢獻。

三、技術谘詢

1984年至1988年,全區科學技術協會係統的科技谘詢服務中心及其所屬各分支機構,5年中共承擔各類技術谘詢298項,年創利稅約1700多萬元,節能降耗170多萬元,有34個企業扭虧為盈,年創外彙240萬美元。如文安縣科技谘詢服務中心,熱情為本縣鄉鎮企業進行技術谘詢服務,收到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1984年,大柳河鄉鐵木廠欲承擔北京市某廠加工洗衣機下水管的生產,經多次試製,產品質量不過關,不能簽訂加工合同。經縣科技谘詢服務中心與天津市有關學術團體聯係,聘請兩名工程師來廠進行技術指導,改進生產工藝,產品達到了質量要求。僅開支300元的技術谘詢服務費,就爭得了36萬元產值的加工合同,可獲純利1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