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堅持不僅意味著勝利,而且意味著生命(1 / 3)

自古以來,洞穴一直對人類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千百年間,地球上各種膚色的民族對散布在地表各處的洞穴所包藏著的神奇的地下世界,無不充滿著魔幻般的憧憬。

這種向地球深處的探求被哲學家解釋成是“回到母親懷抱的下意識要求”。德國的一位洞穴探險家賴巴·弗裏肯施坦因認為:“這是一種精神上的強烈追求,這是一種對地下世界的好奇。在那裏,你是第一個人,還從來沒有人在那兒擲過可口可樂瓶,這是一種真正奇妙的感情。”在地下洞穴中人們可以感受到來自原始的“永恒氣息”。

然而,這種“永恒氣息”卻是和死神相生相伴的。死神,它已在不經意間,站到了你的麵前……

裏奇掉進了“死亡黑洞”

1982年11月28日中午,裏奇按照旅遊計劃如期來到了白河峽穀。如果順利,後天他就可返回出發地了。

這時,北邊的天空布滿了烏雲。由於峽穀中到處都是冰溪和冰礫,裏奇走得很慢。

下午2點鍾左右,天下起雪來,不多久地上便積了厚厚的一層雪,裏奇隻好用滑雪杖探路,摸索著前進。

不知過了多久,冷雪把滑雪靴的帶子凍成了一團。裏奇停下來,校正了一下前進的方位,然後拄著雪杖,抬起一隻腳在另一條腿上磕了磕,準備繼續前進。

突然,他隻覺得腳下一軟,身體失去了重心,一頭向前栽去,他的頭重重地碰在雪地上,又彈了回來,接著他整個身子一沉,陷了下去……

裏奇睜開雙眼,隻見周圍漆黑一片。不知哪裏冒出的一股涼水浸透了他的衣服,冰冷刺骨。

他掙紮著站起來,發現骨頭沒有摔壞。他想起來,當時自己是背先著地的,背上的背包減輕了衝力,救了他一命。

在這個怪獸巨口似的黑洞之中,周圍漆黑一片。裏奇在黑暗中從背包裏摸出一枝蠟燭,然後從口袋裏掏出裝在防水盒中的火柴……

隨著越來越深入洞內,裏麵的氣溫下降到12℃左右,寒氣襲人。憑借著昏暗的燭光,他發現自己正站在一條地下河中,這是一個大溶洞,約有3米寬,4米多高。在他頭頂上方,有一個2米長、1米寬的窟窿——從那裏透進來一絲微亮,他就是從那兒掉下來的。由於洞壁太陡,裏奇根本無法爬到洞口。

他低下頭來,看到腳下的小河有30多厘米深,河的下遊透過多孔的熔岩不見了,河的上遊則消失在一片黑暗中。

裏奇暗暗地想:“這條河一定從地麵上什麼地方流下來的,我可以沿著它走出去。”

他緊緊地拿著蠟燭,一步步向上遊走去,忽然,呼的一聲,一塊岩石從洞頂掉了下來,把河水濺起老高,接著,砰砰又是幾聲,其中摻雜著淤泥從洞頂脫落的聲音。

一陣陰森和恐怖的感覺向裏奇襲來,他嚇得頭皮發麻。但他知道,這個時候絕不能害怕,害怕意味著他離危險將更進一步,而危險肯定不會因為他的害怕而有所退縮。相反,他的恐懼心理,隻能助長危險因素的滋生蔓延。

走了60多米之後,裏奇突然站住了,兩眼直直地盯著手中的蠟燭——蠟燭在燃燒,但燭光一動也不動,這意味著洞裏一點風也沒有,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死洞。

當他回到開始掉下來的地方時,夜幕已經降臨了。穿著濕透了的衣服,裏奇凍得渾身打戰。他需要補充些熱量,一餐熱飯便能解決問題。

可惜,他的丙烷爐在掉下來時摔壞了,沒有辦法,裏奇隻好將凍得硬得要命的牛肉和雞蛋放在河水中泡軟,然後吞咽下去。不一會兒,他覺得身子暖和多了。他嚼著牛肉條,喝著帶來的茶水,待吃飽喝足之後,吹滅了蠟燭。

裏奇站在水裏,靠著洞壁,思索著脫身的辦法。他猛然想起,自己的背包中有一根將近10米長的登山繩,他可以在繩子的一頭拴上一塊石頭,然後將繩子甩出洞去,繩子也許會掛在什麼東西上,外麵地上不是散落著許多冰礫嗎?在冰礫間也許散布著一些石頭,這樣他就可以攀著繩子爬出去了……

“對,這樣準行!”裏奇暗自慶幸,但他沒有馬上就幹,因為他想等天亮再說,這樣可以節省點蠟燭。在沒有脫離危險之前,哪怕是一根蠟燭,都要節省,說不定在關鍵時刻,它可以派上用場。

生死“日記”

11月29日 星期一

天剛破曉,倚著洞壁迷糊了一夜的裏奇便開始行動了。他找了一塊書本大小的石頭,把它緊緊地拴在繩子的一端,然後便滿懷希望地開始了“投擲”行動。

他先向一邊扔了20次,又向另一邊扔了20次,盡管這40次石頭都滑了回來,但確實有幾次石頭是碰到了什麼東西,這使裏奇信心倍增。

當停下來歇口氣的時候,他想,這樣漫無邊際地亂扔,命中率肯定受影響,他不能放過任何一次成功的機會,所以他決定,再扔的時候,先確定一個點,每扔一次轉動一點方位,一直轉到360度。

天再一次黑下來時,裏奇正好轉了一圈——自然是毫無結果。

他開始壘一個石堆,準備在上麵過夜,免得雙腳總是站在水裏。誰知石頭太滑,吃不住勁兒,人一上去就塌。無奈之下,裏奇隻好又倚著熔洞似睡非睡地過了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