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六章(2 / 3)

(3)在類風濕關節炎發病機製中,具有免疫功能的T淋巴細胞亦參與引起炎症變化。

33類風濕關節炎可分為6種類型

根據類風濕關節炎發病的急緩及所侵犯的部位,可分為以下6種類型。

(1)隱襲型:此型約占本病的60%~70%。此類患者往往不能說出具體的發病日期。最初症狀可有全身不適及局部關節症狀。如出現低熱、疲乏無力、周身不適、食欲不振,或有體重下降等症狀。其關節受累多由一個或數個關節開始,尤其是以近端指間關節居多,繼而可發展到多關節,上肢比下肢多,且為對稱性發病,出現關節腫痛、晨僵,可持續數周,呈間歇性、遊走性表現。由於此類病人病情不重,症狀不明顯而易誤診或延誤治療。

(2)急性發作型:此型約占本病的8%~15%。患者表現為發病急,病變進展迅速,關節症狀和全身症狀都比較嚴重。在較短時間內就出現多個關節嚴重疼痛、腫脹、活動受限。患者因關節疼痛劇烈而常需臥床,不敢活動。並常常伴有淋巴結腫大或出現皮下結節等症狀。病程一般持續1~2個月,隻有在適當治療下才能使病情得到緩解。

(3)間歇性發作型:此型約占15%~20%。本型多見指、趾、踝、膝關節受累。其發病特點是關節腫脹、疼痛,發病多呈周期性反複發作。每次發作持續數日或數周,以後自行緩解,間隔幾日或幾周後又發作。間歇性發作型的患者可自行痊愈,一般無關節破壞,不留後遺症,預後良好。

(4)非典型發作型:這種發作型的病人,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症狀很不典型。發病時以低熱、疲乏、無固定關節肢體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這些症狀往往持續數月,乃至數年後才出現1~2個指關節或蹠趾關節腫痛,再波及其他關節,出現典型類風濕關節炎的症狀。

(5)成人斯蒂爾(Still)病型:本型約占3%~5%。此型最初表現為關節症狀不明顯,而全身症狀嚴重。其臨床表現為突然高熱,可持續數周或數月。伴有軀幹、四肢出現2~5毫米淡紅色的斑丘疹,不癢亦不痛,熱退後疹亦隨之消退。並伴有肝脾腫大,白細胞升高,血沉快,類風濕因子陰性。隻有少數關節受累,多為膝、踝、腕大關節,隻有疼痛而無腫脹,熱退而關節疼痛亦消失。多數患者在發熱數周、數月後才出現典型的類風濕關節炎的表現。此種病人在發病初期往往容易誤診為其他疾病。

(5)幼年型類風濕關節炎(幼年Still)型:它是一種發生在小於16歲兒童的類風濕病,亦可出現和成人相似的全身症狀或關節局部症狀,但也與成人類風濕病有所區別。

34注意類風濕關節炎的前驅症狀

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生雖然也有些是急性發作的,但絕大多數為慢性病程,它起病緩慢。雖然它是以關節病變為主,但往往在關節症狀出現之前,患者會有一些前驅症狀,如疲乏無力、低熱、全身不適、食欲減退、體重減輕等全身症狀,亦可合並有手足麻木或刺痛,遊走性關節疼痛的症狀。這些前驅症狀可持續數周至數月,如果在此階段能得到重視,及時進行診治,就可以有效地控製本病的發展。

35類風濕關節炎的關節病變

類風濕關節炎主要是關節發生病變,其病理改變以關節囊發生炎症反應為主。其病理變化可分為以下3期。

(1)滑膜炎期:為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反應。表現為滑膜微血管損傷,滑膜下組織水腫,表層細胞增生,血管充血、水腫,纖維蛋白滲出,關節腔積液,關節腫脹、變形、疼痛。同時關節周圍的組織如關節囊、肌腱和肌肉等出現水腫,而導致關節功能障礙,活動受限。

(2)肉腫期:隨著疾病的進展,關節軟骨受到侵蝕和破壞,滑膜細胞增生,蔓延至關節軟骨之間,隨著滑膜中成纖維細胞增殖,小血管和炎性細胞的侵入,形成肉腫,導致軟骨發生糜爛、潰瘍,軟骨細胞溶解死亡,軟骨與骨骺受到破壞。

(3)纖維化期:由於軟骨的侵蝕和破壞,肉組織增生和侵入,使骨發生壞死和纖維組織增生,進一步使關節發生纖維性和骨性硬化,關節腔狹窄或消失,關節攣縮或脫位,而最終導致關節功能的喪失而殘廢。

36類風濕關節炎關節局部的主要症狀

類風濕關節炎在關節上的主要臨床表現有以下3個方麵:

(1)晨僵。晨僵即在早晨或睡醒後關節有僵硬感,起床活動持續一段時間後消失。

(2)患病關節局部疼痛。

(3)病變早期有遊走性及間歇性疼痛。多數患者在疾病早期往往是這個關節疼痛,那個關節有晨僵;過一段時間,又變成那個關節疼痛,這個關節有晨僵。疼痛與晨僵呈遊走性及間歇性,待病變發展到一定程度,疼痛與晨僵的部位才固定於患病的關節。

37患病關節的陽性體征

在患有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檢查患病的關節,可有以下的陽性體征:

(1)關節腫脹。患者因關節囊滑膜炎導致滑膜增厚;滑液的滲出,導致關節腔積液,使關節發生腫脹。如果關節積液較多,還可觸及波動感。如膝關節積液量多,膝蓋骨像飄在液麵上,向下按壓時有一種髕骨飄浮感。

(2)在進展性滑膜炎時,可有關節局部皮膚溫度升高。

(3)病變關節有觸痛。

(4)關節活動受限。早期活動受限是因有病變的關節疼痛、腫脹所致。在晚期則是因為關節受損,導致關節僵直而出現關節活動受限。

(5)當膝關節、肘關節有病變時,在主動活動或被動活動檢查時,常可聽到或手感到有細小的摩擦感或撚發音。在膝、髖關節受損時可出現彈響聲或嗄嗒聲。

38類風濕關節炎主要侵犯四肢小關節

類風濕關節炎是以關節病變為主的疾病。雖然全身的關節均可受到損害,但它是以四肢關節為主,尤其是以四肢小關節為多。約有90%以上的患者累及手指關節,而且是近端指間關節和掌指關節最為多見,另外足的趾間關節和蹠趾關節亦多見,其次上肢的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及下肢的膝關節、踝關節亦可累及。頸椎關節受損的發病率亦較高,可見頸部觸痛、肌肉痙攣及旋轉運動受限。嚴重者還可能發生頸椎半脫位,造成脊髓受壓,甚至危及生命。除此以外,髖關節亦可累及,可表現為步態異常和髖關節活動受限。也偶有顳頜關節發生病變的,表現為咀嚼時疼痛,嚴重時出現局部腫脹、壓痛及張口困難。

39類風濕關節炎關節病變的特點

類風濕關節炎是以關節的炎症變化為主的疾病,它與其他關節病相比有一些特點。首先類風濕關節炎往往是多個關節同時受累,並且以手足的小關節為主,如手的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腕關節、足的蹠趾關節、趾間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多見。其次關節病變多為對稱性,即左右四肢關節同時發病。第三其臨床表現關節腫脹、疼痛,多伴有晨僵,晚期則會出現關節僵直、功能喪失而發生運動障礙。

40類風濕關節炎關節疼痛的特點

因為類風濕關節炎是以關節病變為主的疾病,所以關節的疼痛是主要的臨床表現之一。類風濕關節炎的關節疼痛症狀也有以下的一些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