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強直性脊柱炎與類風濕關節炎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主要侵犯脊柱,並不同程度地累及骶骼關節和周圍關節的慢性進行性、炎性疾病。

強直性脊柱炎在很多方麵與類風濕關節炎相同。如在病因上,它的發病原因亦不明確,但與遺傳、感染、自身免疫有關。在病理變化方麵,受累關節的骨膜發生炎症,出現肉腫、肉組織纖維化或骨化而造成關節強直,有骨質疏鬆等。同樣,除關節病變外,強直性脊柱炎也可侵及心髒、肺、眼及神經係統,而引起全身很多症狀。正因為兩者在很多方麵相似,所以過去將強直性脊柱炎歸屬於類風濕關節炎的一種特殊類型,現在才確認它是一種獨立的疾病。

正因為兩者很相似,因此在診斷類風濕關節炎時應排除強直性脊柱炎。

(1)強直性脊柱炎多發生在青少年,以男性為多,而類風濕關節炎多在40歲左右發病,女性多於男性。

(2)強直性脊柱炎受累的關節以骶骼關節、胸、腰椎關節為主,而類風濕關節炎則以小關節為主。

(3)強直性脊柱炎的病理改變主要在肌腱、韌帶附著處出現鈣化、骨化、骨贅,與類風濕關節炎不同。

(4)X線檢查強直性脊柱炎可見脊柱、骶關節間隙模糊、消失,因前縱韌帶、側韌帶鈣化而使脊柱呈竹節狀。

(5)與類風濕關節炎不同,強直性脊柱炎無皮下結節。

72痛風性關節炎與類風濕關節炎

痛風是因體內嘌呤代謝紊亂引起高尿酸血症、尿酸結晶沉澱、伴周圍組織炎症反應的一種疾病。

嘌呤是組成人體細胞的核酸水解後的產物,尿酸是嘌呤代謝後的最終產物,由腎髒通過尿排出體外。人體在正常時,血清中尿酸維持在一定的水平。如因吸收含有嘌呤過多的食物,或嘌呤因代謝紊亂使尿酸生成過多,或因腎髒病變引起尿酸排出過少等,均會導致血清中尿酸含量過高,產生高尿酸血症。尿酸鹽可滲出血管,在組織中沉積,形成尿酸結石,即痛風石。痛風石可引起機械損傷,使組織斷裂破壞,導致炎症反應。因尿酸是由腎髒排泄,故痛風石結於腎髒可形成腎結石,或引起腎髒的急慢性炎症,影響腎的功能,最終還可導致腎功能衰竭。另外,尿酸鹽在關節腔內形成晶體沉澱,引起痛風性關節炎。還可出現皮下結節,少數人還可引起心髒的病變。尿酸結晶沉澱於關節,引起關節的病理改變,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相似,也引起關節滑膜、關節軟骨及骨質發生破壞,關節脫位,纖維化,出現關節強直、畸形等。因此痛風性關節炎很容易被誤診為類風濕關節炎,但因治療方法完全不同,故應很好地鑒別,以明確診斷。我們可以根據以下幾方麵來加以區別:

(1)痛風性關節炎多有明顯的家族史。

(2)與類風濕關節炎不同的是在急性發病時,痛風性關節炎多為單個關節受累,極少為對稱性,常發生在第一蹠趾關節,少數累及膝、踝、趾、蹠關節。

(3)痛風性關節炎血中尿酸檢查明顯增高。

(4)痛風性關節炎關節液檢查可見大量尿酸結石。

73感染性關節炎與類風濕關節炎

感染性關節炎是指因各種病原體侵入關節所引起的關節炎症。病原體可以是細菌,如淋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結核杆菌等;另外,梅毒螺旋體、某些黴菌等也可引起關節炎症。這些病原體侵入關節後,引起關節的急、慢性炎症,發生滑膜炎性反應,關節軟骨破壞,如治療不及時,亦可造成關節畸形和功能的喪失。其臨床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關節活動受限等與類風濕關節炎相似的症狀。感染性關節炎與類風濕關節炎,可從以下幾方麵來鑒別。

(1)與類風濕關節炎不同,感染性關節炎多侵犯一個關節,偶爾侵犯兩個關節。多見於膝關節受累,兒童也可見於髖關節。

(2)受累關節不僅疼痛和腫脹,在急性期還有關節發紅、發熱等症狀,無晨僵。

(3)感染性關節炎大多數有發熱、寒戰等全身症狀。

(4)部分感染性關節炎可合並竇道或骨髓炎。

(5)血及關節液檢查白細胞數明顯增高。關節液細菌培養有細菌生長。類風濕因子檢查為陰性。

(6)抗生素治療有效。

74結核性關節炎與類風濕關節炎

結核性關節炎是因結核杆菌侵入關節,引起的感染性關節炎。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結核杆菌侵入關節,引起和類風濕關節炎相似的病理變化,出現滑膜炎症,骨端的骨質發生破壞,出現關節半脫位、脫位,以致關節畸形。也同樣會引起受累關節周圍的肌肉萎縮。其臨床表現和類風濕關節炎相似,出現關節疼痛、腫脹及活動受限,因此應很好地鑒別兩者。臨床上我們可以根據以下幾點進行鑒別診斷。

(1)結核性關節炎的全身感染症狀較為明顯,如出現低熱、潮熱、盜汗、消瘦、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狀。

(2)常可見到身體其他部位的結核病灶,如肺結核、腸結核、腦結核等。

(3)結核性關節炎往往侵犯單個大關節,如脊椎、髖關節、膝關節。並常有關節周圍膿腫,或形成瘺道,瘺道中有米泔水樣或幹酪樣物流出。

(4)X線檢查,除有關節麵的破壞外,常見關節端骨的破壞,且有時可見膿腫影。

(5)血清學檢查類風濕因子陰性而結核菌素皮試為強陽性。

75類風濕關節炎的預後

類風濕關節炎的預後怎樣?是不是隻要患上類風濕關節炎,就會導致關節畸形、功能喪失,甚至臥床不起呢?實際上類風濕關節炎的預後在不同的人是不相同的。

在患類風濕關節炎的病人中,大多數在起病初期為間歇性,隨著病程的加長而逐漸變為持續性病變。約有10%的病人僅有短暫的急性發作,以後則有較長時期的輕度活動或完全緩解。僅有約10%的病人則是患病後病情一直持續下去,不斷加重,直到出現關節畸形、關節僵直。少數有關節以外心、肺、眼症狀的病人,預後較差,但絕大多數不會危及生命。而引起多處關節強直、畸形、功能喪失以至臥床不起,或生活不能自理的,還是極少數。

據統計,類風濕關節炎預後與以下各種因素有關。

(1)女性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預後比男性差。

(2)年老者較年輕者預後差。

(3)早期就有關節積液者預後較差。

(4)早期有皮下結節及關節外病變者,預後差。

(5)早期類風濕因子的滴度越高,則預後越差。

(6)病情發展呈急進型者,預後差。

雖然類風濕關節炎的預後與以上因素有關,但更與治療是否及時、正確有關。如果在疾病的早期,就能得到正確診斷,又能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則可減少或避免關節畸形、功能喪失的不良後果。

76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目標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彌漫性結締組織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變以關節病變為主。因其病因尚不明確,治療的方法和藥物雖然很多,但目前尚無特效療法,臨床多為探索性及對症性治療。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期望達到以下目的。

(1)控製炎症。通過治療以控製或減輕炎症,阻止病情的發展。

(2)緩解症狀。通過治療以緩解患者關節疼痛、腫脹等症狀。

(3)保護關節功能,防止畸形的發生。通過治療使大多數患者免於致殘,使病人能保持一定的勞動能力,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這是我們治療本病的最終目的。

77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方法

類風濕關節炎雖然沒有什麼特效療法,但在早期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經過及時治療,能使症狀消失,達到臨床緩解。在中期治療,可緩解症狀,阻止病情發展。在晚期已有畸形的情況下,通過治療,可盡量保持關節功能。因此,無論在類風濕關節炎的哪一期,均應積極進行治療。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方法很多,除飲食、休息及適當地進行功能鍛煉等一般治療外,還可用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藥物中有西藥、中藥,還可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除此以外,還可配合理療、針灸、按摩等其他方麵的治療。醫生可根據不同的病人,病情的輕重,病程的長短,選用不同的治療方法,以期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