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兩大類藥物
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藥物共有兩大類,一類是抗炎藥物,一類是改變病程的藥物。抗炎藥物具有消炎、止痛、減輕症狀的作用。抗炎藥物又可分為非激素類抗炎藥和皮質激素類藥物。非激素類抗炎藥有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扶他林等,皮質激素類藥有潑尼鬆、地塞米鬆、氫化考的鬆等,這些藥對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關節疼痛、腫脹,都有迅速而顯著的療效。改變病程的藥物如青黴胺、瑞得、硫代蘋果酸鈉、氯喹,以及一些免疫抑製劑,如甲氨蝶呤、環磷酰胺等。
臨床上將非激素類抗炎藥稱為一線藥,能改變病程的藥物稱為二線藥,皮質激素類藥物稱為三線藥。過去,往往先用一線藥,如無效改用二線藥,再無效用三線藥。但現在人們認為一旦確診為類風濕關節炎,就及早應用二線藥,因二線藥作用緩慢,故又主張聯合用藥,即同時應用一線和二線藥,必要時,加用三線藥。
79常用於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一線藥
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一線藥是指那些非激素類的抗炎藥,也叫非甾體類抗炎藥。這類藥物近年來種類越來越多,根據其化學結構的不同,分為以下幾類。
(1)水楊酸類:阿司匹林、腸溶阿司匹林、水楊酸鈉。
(2)吲哚類:消炎痛、消炎痛栓、奇諾力、痛滅定。
(3)丙酸衍生物:布洛芬、氟布洛芬、優布芬、萘普生、萘普酮。
(4)吡唑酮類:保泰鬆、瑞培林、消炎痛。
(5)滅酸類:抗風濕靈(氯滅酸)、氟滅酸、甲氯滅酸鹽。
(6)炎痛喜康。
以上藥物都具有消炎、止痛作用。用於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對關節腫脹、疼痛都有好的療效。
80非激素類抗炎藥的抗炎機製
炎症的發生是由於致炎因子如細菌、原蟲等損傷局部組織,導致白細胞聚集在損傷的部位,穿過毛細血管,吞噬和殺傷損傷因子。以後白細胞死亡、分解。在組織損傷及白細胞分解過程中,產生一些炎症介質,如可使血管擴張的血管活性胺、花生四烯酸的代謝產物——前列腺素、白細胞三烯、血栓素,以及白細胞釋放的一些酶類物質,如水解酶、透明質酸酶、蛋白酶等等。這些炎症介質是在炎症的過程中產生,但反過來又加重了炎症反應。
非激素類抗炎藥即一線藥為什麼能抗炎呢?據研究,它們是通過以下途徑達到消炎的目的。
(1)這類藥物能抑製白細胞遊走,使聚集於損傷部位的白細胞數減少。另外能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使局部炎症滲出減少,水腫減輕。
(2)這類藥物能穩定溶酶體膜,從而阻止損傷部位組織細胞及白細胞釋放溶酶體酶,從而減輕炎症反應。
(3)此類藥物可以抑製白細胞釋放透明質酸酶,可減少炎症的擴散。
(4)可以抑製炎症組織內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阻斷炎症的能量供給,使炎症減輕。
(5)非激素抗炎藥能抑製前列腺素合成酶,這樣可以使花生四烯酸不能轉化成前列腺素。前列腺素生成的減少,可以控製炎症的反應。
81類風濕關節炎病人非激素類抗炎藥的應用
首先我們應認識到非激素類抗炎藥具有解熱、止痛、消炎作用,並對炎症反應過程中發生的一些代謝產生幹擾,以減輕炎症反應。因此在患類風濕關節炎的病人中,用這類藥主要是用來緩解關節疼痛和抑製炎症。因而在類風濕關節炎的初期、急性期、急性發作時及全身症狀嚴重時,首選此類藥物。正因為如此,所以本類藥物被稱為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一線藥物。
82非激素類抗炎藥的副作用
藥物除具有治病的作用外,都或多或少在不同方麵具有副作用。非激素類抗炎藥也是如此。特別是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疾病,故多需長時間地服用這些藥物,故更應注意副作用的發生。不同的藥物副作用不同;而同一藥物對於不同的人亦可發生不同的副作用。因此,我們應根據各人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使用藥物。
此類藥物總的來講,有以下幾方麵的副作用:
(1)胃腸道反應:大多數的非激素類抗炎藥都有胃腸道方麵的副作用,不過輕重不同而已。可表現為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部不適感、上腹部疼痛,嚴重者甚至出現潰瘍、出血,乃至潰瘍穿孔。有些服用這類藥物的病人,引起胃潰瘍,往往無症狀或症狀不明顯,而突然出現嚴重的胃出血或胃穿孔。
(2)過敏反應:對部分病人,尤其是過敏性體質的病人,服藥後可出現過敏性皮炎,表現為蕁麻疹、丘疹、水泡、藥疹,甚至出現剝脫性皮炎。也可出現過敏性支氣管痙攣,而發生哮喘、呼吸困難等症狀。
(3)水鈉瀦留:用藥後出現尿少,麵部、四肢或全身水腫。或因水鈉瀦留引起頭暈、頭痛等症狀。
(4)血液及循環係統受損:部分患者,可因抑製骨髓,而出現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貧血,甚至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也有少數患者,出現心悸、高血壓、血管炎等副反應。
(5)腎功能損害:這類藥物大多經腎髒排出,故常會引起腎功能損害,發生腎間質性腎炎、腎乳頭壞死、腎功能異常、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尿常規化驗可有紅細胞、白細胞、蛋白或管型。
(6)肝功能損害:部分非激素類抗炎藥可使穀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增高,甚至出現黃疸,或急性藥物中毒性肝炎。
(7)聽力損害:少數藥物可引起耳鳴、聽力下降等聽力損害。
(8)眼部損害:少數可發生視網膜炎及視神經萎縮等眼部損害。
(9)腦和神經係統:部分病人可引起頭暈、頭痛、耳鳴、周圍神經炎、味覺異常,另有一些藥可使人出現精神抑製,或有自卑感,或持續不安等精神神經症狀。
83非激素類抗炎藥必須正確使用
非激素類抗炎藥有很多副作用,有的還可出現嚴重的副作用。那麼,這類藥是否就不能應用呢?我們說,任何藥都有或大或小的副作用,隻要我們掌握好這類藥物的適應證,選擇用藥,並了解這類藥物的副作用,采取適當措施,減少副作用的發生,或在發生副作用時及時停藥、換藥,絕大多數副作用在停藥後多能消失。因此,一般不會引起嚴重後果。究竟怎樣才能正確應用這類藥物呢?以下幾點可作為用藥的參考。
(1)應在醫生指導下選用這類藥物,而不要自己隨意用藥。
(2)用非激素類藥物不是劑量越大、療效越好,應按醫生指導服用適當的劑量,不要自己隨意加大劑量,以免增加產生副作用的可能性。
(3)不要隨意停藥。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病,服藥往往需要持續較長的時間,因此不要隨意停藥或間歇性服藥。采用計劃性小劑量用藥往往可產生明顯的效果。這類藥在應用二線藥,病情減輕或穩定後,可在醫生指導下減少用量或停止使用。
(4)幾種非激素類抗炎藥聯合應用,並無明顯的協同作用,反而會增加副作用,有的還會影響藥物療效。如消炎痛與水楊酸類藥同用時,不但增加了胃腸道刺激的副作用,還會減少胃腸道對藥物的吸收而降低了消炎痛的療效。因此不宜將多種非激素類抗炎藥同時服用。
(5)因此類藥大多對胃腸道有刺激,故應在飯間或飯後服用,切忌空腹服用,這樣可預防和減少胃腸道的副作用。
(6)服這類藥物時應加服液體或水,不宜幹吞藥,以免藥片殘留在食道引起延緩吸收和刺激食道黏膜。
(7)如用腸溶片或栓劑,則可減少胃腸道刺激,有利於長期用藥。
(8)在服藥期間應定期檢查血象、尿、肝功能及腎功能,如有異常應及時停藥、換藥。
84非激素類抗炎藥物副作用的處理
在治療類風濕關節炎過程中,如因服用非激素類抗炎藥,出現了副作用,應怎樣處理呢?
(1)如出現胃腸道反應,可服用胃舒平、樂得胃、益胃平等治胃的藥,也可服用中藥香砂養胃丸、胃舒衝劑等藥,或停藥,選用對胃腸道刺激性小的藥物,如扶他林、芬必得、奇諾力、消炎痛栓等。
(2)如用藥後出現過敏性皮膚瘙癢、皮疹、蕁麻疹等,輕時可用撲爾敏、息斯敏、賽庚啶等藥,症狀重時則應停用此類抗炎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