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如因服這類藥引起高血壓、水腫,可服用降壓藥,如複方降壓片、地巴唑、降壓靈、心痛定或利尿劑(如雙氫克脲噻、氨苯蝶啶)等藥。

(4)如因服藥引起嚴重的心、肝、腎功能損害及眼睛的損害,則應停藥,並服用相應的藥物治療。

85應用非激素類藥物的禁忌證

正因為非激素類藥物有很多副作用,因此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有以下情況者不宜用這類藥物。

(1)嚴重胃炎,活動性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或有消化道出血者禁用。

(2)過敏性體質者禁用。

(3)肝功能異常,腎功能不全者禁用。

(4)白細胞、血小板減少症,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患者禁用。

(5)心髒病、心功能不全、高血壓患者應慎用或禁用。

(6)嚴重水腫病人應慎用或禁用。

(7)過敏性哮喘的病人禁用。

(8)有視網膜炎、視神經萎縮者禁用。

(9)有出血傾向者禁用。

(10)嬰兒和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婦女應慎用這類藥物。

86常用的一線藥物——非激素類抗炎藥

(1)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又叫乙酰水楊酸鈉。阿司匹林作為抗炎、解熱、止痛藥的應用,已有百餘年曆史。阿司匹林的消炎、止痛效果可靠,服用方便,價格也很低廉,故為治療類風濕關節炎首選的抗炎藥。阿司匹林有片劑和腸溶阿司匹林兩種,劑量有50毫克、100毫克、300毫克。治療類風濕關節炎首次劑量可用0.8克,每日2次,以後可逐漸增大劑量,達到每日3~5克。服用阿司匹林,常出現胃腸道反應,腸溶阿司匹林對胃刺激小些,因此應在飯後服用,以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亦可同時服用製胃酸的藥物,但服製胃酸藥可降低血中阿司匹林的濃度,而降低藥物療效。另外,阿司匹林亦有引起皮疹、蕁麻疹、過敏性哮喘、肝功能異常、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等副作用,停藥後副作用多能自行消失。

(2)消炎痛:

消炎痛又叫吲哚美辛,是臨床上常用的消炎、解熱、止痛藥,在治療類風濕關節炎中也為常用藥。消炎痛有片劑、膠囊、栓劑等不同劑型。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初次口服25毫克,每日2~3次,飯後服用。如能耐受,以後每周遞增25毫克,直至每日達150毫克,不超過每日200毫克。如患者夜間關節疼痛重,晨僵明顯,則可在睡前服用當日量的藥。

消炎痛為人工合成的吲哚類衍生物,它是通過抑製前列腺素合成酶的作用達到消炎作用。消炎痛的副作用發生率較高,約有35%~50%的患者在用藥後可出現副作用。其中約有20%的患者因不能耐受副作用而停藥。其主要副作用為胃腸道反應,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誘發或加重潰瘍,甚至出血或穿孔。中樞神經係統的反應如頭痛、眩暈,發生率也較高,少數出現肝功能異常、皮疹、粒細胞減少、哮喘等副作用。用緩釋劑的膠囊及從直腸給藥的消炎痛栓,可減少胃腸道的副作用。

(3)痛滅定:

痛滅定也是吲哚類衍生物,和消炎痛相似,同樣具有解熱、止痛、消炎的功效,但和消炎痛相比,副作用小。因此多在因消炎痛反應大而不能耐受的情況下選用此藥。另外類風濕關節炎患兒宜選用痛滅定。其副作用同消炎痛。此藥劑量為每片200毫克,用量每日為600~800毫克,分4次口服。

(4)布洛芬:

布洛芬又叫異丁苯丙酸,本品屬於丙酸衍生物類的代表藥物。本品解熱、止痛、消炎作用強於阿司匹林,吸收完全,療效可靠,而副作用比阿司匹林也小,易於耐受,也是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常用藥。

布洛芬為片劑,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用量為每日1.2~1.8克,分3~4次,飯後或飯中服用。

本品因副作用少,多用於兒童及老人,但長期服用仍有可能出現胃腸道反應,導致潰瘍或出血,也可見到頭痛、眩暈、視力模糊等不良反應。

(5)氟比洛芬:

氟比洛芬也叫氟布洛芬。本品為片劑,有每片50毫克及每片100毫克兩種劑型。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每次30~50毫克,每日3~4次,病情重者可達每日300毫克。氟比洛芬的作用機製是通過抑製前列腺素合成酶而達到消炎作用。它是丙酸類抗炎藥物中療效最好的一種,其消炎和鎮痛作用為阿司匹林的50倍以上。氟比洛芬療效好,副作用亦較輕,最常見的副作用為消化不良、胃灼熱不適及頭痛,偶有皮疹。

(6)萘普生和萘普酮:

萘普生也叫甲氧萘丙酸、消痛靈,也是丙酸衍生物。片劑,劑量有每片100毫克、125毫克、250毫克3種。治療類風濕關節炎,一般每次375毫克,每日2次。萘普生主要是通過抑製前列腺素合成酶,使前列腺素合成及釋放減少,以達到消炎止痛的作用。萘普生吸收完全,給藥後2~4小時血中濃度就達到高峰,消除半衰期為13~14小時,為中長效藥物,在體內無積蓄作用。萘普生是一種良效的抗炎藥,療效高於阿司匹林,而副作用較少,尤其對於患有嚴重晨僵的患者療效較佳。雖然萘普生副作用少,但也有少數患者服藥後有輕度頭痛、胃痛、惡心、嘔吐、消化不良、便秘、皮疹、出凝血時間延長等副作用,但一般不影響繼續治療。

萘普酮也叫萘丁美酮。片劑,每片0.5克,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每日服1次、1克即可。它和萘普生相似,在口服後可迅速變為活性代謝物擴散至滑液中,抑製前列腺素合成,發揮消炎、止痛、退熱作用。萘普酮在用藥4~12小時血中藥物濃度達高值,半衰期為24小時。臨床實踐表明,萘普酮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療效還高於萘普生和消炎痛,副作用同萘普生一樣很少,多不影響繼續治療。另外本藥每日隻需服1次,用藥方便。因此本藥是一個療效高,副作用輕,服用方便的藥物。

(7)炎痛喜康:

炎痛喜康又名費啶。片劑,劑型有每片10毫克及每片20毫克兩種。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用量為首日服2次,每次20毫克,以後每日服1次,20毫克即可。炎痛喜康口服後吸收迅速,利用率高,在血中濃度可維持12~36小時,為長效抗炎藥,因而隻需每日服1次即可維持有效濃度。本品也是通過抑製炎症介質前列腺素的合成而達到消炎止痛、退熱功效的。其療效略強於消炎痛。副作用較少,長期服用也可引起胃腸道反應、水腫、皮膚過敏,極少數可引起肝功能異常。

(8)氯滅酸和奧爾芬:

氯滅酸又名抗風濕靈、抗炎靈,是屬於滅酸類抗炎藥。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每日用量為200~400毫克,分2~3次。氯滅酸療效不及消炎痛,但副作用卻比消炎痛多,常見的有胃腸道反應、頭痛、皮疹及輕度肝腎功能損害。現在此藥應用較少。

奧爾芬是雙氯滅酸的緩釋劑。有很強的抗炎、止痛及解熱作用,而且副作用很少,為一高效及安全性較大的抗炎藥,但價格較貴。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用法為每次50毫克,每日2次。

(9)扶他林:

扶他林學名叫雙氯芬酸,是苯乙酸的衍生物。其腸溶片每片25毫克。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可用每次25毫克,每日3次。扶他林是通過抑製前列腺素的合成而達到消炎作用。它的消炎止痛、解熱作用較強,其療效是消炎痛的2~5倍,阿司匹林的26~50倍。副作用很小,它是一種高效、安全的抗炎藥。其副作用為消化道反應、頭暈、頭痛,少數病人可見轉氨酶輕度升高及出現皮膚過敏性反應。本品還有乳劑,可在局部塗擦,以減輕關節局部的炎症,達到止痛、消腫的功效。

扶他林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消炎止痛藥,也是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常用非激素類抗炎藥的一種。

(10)保泰鬆和複方保泰鬆:

保泰鬆是吡唑酮類的抗炎藥。複方保泰鬆又稱瑞培林,它除了含有保泰鬆外,還含有氨基比林及安替比林。保泰鬆、複方保泰鬆除有胃腸道反應外,還可引起骨髓抑製、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以及水鈉瀦留、水腫等,因此這類藥不宜久用,也很少用於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如用瑞培林,可每次服1~2片,每日3~4次,飯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