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2 / 3)

(2)手背伸屈掌法:先用力握拳,再伸直手掌及手指,作握拳,手指平伸的交替運動,以活動指間、掌指關節及肌肉。

(3)抓空練習法:將五指用力張開,再用力握拳,以運動掌指及指間關節。

(4)腕關節操:兩手合掌,反複交替向兩側屈曲及旋轉。也可用握啞鈴作手腕的屈伸運動。

(5)前臂旋轉法:將上臂貼在胸外側,屈肘成直角,手握木棒,使前臂作旋前及旋後活動,這樣達到鍛煉前臂肌肉及腕關節的目的。

(6)肘關節操:將手掌向上,兩臂向前平舉,迅速握拳及屈曲肘部,努力使拳達肩部,再迅速伸掌和伸肘,然後兩臂向兩側平舉,握拳和屈肘,曲肘運動同前,這樣既可活動肘關節、小臂肌肉,也可活動手指、腕關節等。

(7)肩關節操:一臂由前方從頸旁伸向背後,手指觸背,同時另一臂從對側腋下伸向背部,手指觸背,盡量使兩手手指在背部接觸。再手臂伸直作前後劃圈運動,或作兩手從頸後摸耳朵的運動,這樣可以鍛煉肩關節及周圍肌肉。

123下肢關節的鍛煉

類風濕關節炎的病人,當病變累及下肢各關節時,可選用以下方法來進行鍛煉。

(1)踝部伸屈、旋轉運動:將足部背伸到最大限度,然後作蹠關節伸屈及旋轉運動,以運動踝關節及小腿肌肉。

(2)作腳踏縫紉機的活動以鍛煉踝關節。

(3)足蹬滾木法:患者足蹬圓木棍上作前後滾動,可鍛煉踝及膝關節。

(4)作下蹲及抬腿運動可鍛煉膝及髖關節。

(5)旋轉搖膝:兩足並攏站立,兩膝稍屈曲呈半蹲狀,兩手分別放在膝上,使膝關節作逆時針、順時針方向的旋轉運動,由伸直到屈曲,又由屈曲到伸直,以活動膝關節及周圍的肌肉。

(6)踏自行車練習,可鍛煉整個下肢關節。

124“繃緊”肌肉,也是鍛煉

患類風濕關節炎的病人處於急性期或活動期時,關節腫脹疼痛較重。此時不宜進行關節功能鍛煉;但如不注意鍛煉,會導致關節周圍的肌肉萎縮。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進行等長性肌肉收縮鍛煉。等長性肌肉收縮是指關節不活動,僅僅是肌肉產生收縮,也就是常說的肌肉“繃緊”。這樣肌肉纖維長度不變,而肌肉的張力卻明顯增高。這種肌肉鍛煉可以起到保持肌肉的強度、預防肌肉萎縮的功效,而有利於疾病的康複。

125晚期患者,爭取生活自理

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所進行的功能鍛煉是各不相同的。輕的病人可進行以上的各種關節鍛煉,但對那些晚期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有嚴重的多個關節僵直、功能喪失而致殘的病人,一些日常生活活動,也是需要進行鍛煉才能完成,對他們來說,不依賴他人而能獨立生活,這也是功能鍛煉很重要的方麵。

日常生活的訓練包括食、住、行等多方麵的內容。如起床、穿衣服、洗漱、吃飯、去廁所、步行等,盡量讓患者能自行料理,能獨立生活。使病人通過鍛煉能完成這些日常生活活動,這樣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不僅可減少親屬及社會負擔,還可以使病人在心理上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有利於取得最好的療效。

126幼年類風濕關節炎

幼年類風濕關節炎是發生在16歲以下兒童的一種原因不明的,以關節慢性滑膜炎為主要特征的,並伴有全身多係統損害的全身結締組織病。它是一種常見的兒童風濕性疾病,據美國報道,其發病率為萬分之一;據北京兒童醫院報道,幼年類風濕關節炎占兒童風濕性疾病的19.6%。它與成人類風濕關節炎在很多方麵相似,但也不完全相同,它除了關節症狀外,還伴有明顯的全身症狀,例如有發熱,皮疹,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以及皮膚、肌肉、心髒、眼睛等方麵的病變。幼年類風濕關節炎也是使小兒致殘的主要原因。

127幼年類風濕關節炎發病的性別和年齡

幼年類風濕關節炎在男女兒童間均可發病。但據1993年北京國際風濕性疾病研討會上的《中國兒童風濕疾病概況》中報道,男孩發生率明顯高於女孩,男女之比為1.9∶1。幼年類風濕關節炎可發生在任何年齡的兒童,最小發病年齡為6個月,高峰年齡在5歲以前。但其性別、年齡與發病的類型亦有關係。以全身性急性起病為特征的全身型幼年類風濕關節炎其男女兒童發病比例大致相同,也可在任何年齡發生,但多發生在年齡較小的兒童,平均發病年齡為6歲,隻有30%左右在10歲以後發病。全身症狀不明顯,而多個關節發病的多關節型類風濕關節炎,其發病女孩多於男孩,可在幼年任何年齡發病,但平均發病年齡為6歲。第一個高峰年齡在1~2歲,第2個高峰年齡在8~9歲。受累關節不超過4個的少關節型幼年類風濕關節炎多見於5歲以下的女孩,男女之比例為1∶3。

128幼年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因

幼年類風濕關節炎和成人類風濕關節炎一樣,病因尚不明確。根據目前研究,和成人類風濕關節炎相似,與自身免疫反應、感染、遺傳等因素有關。

(1)自身免疫因素:

現在認為,幼年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生是因某些微生物如細菌、病毒、支原體等刺激機體,使體內正常的免疫球蛋白IgG成為變性的IgG,後者作為抗原刺激機體產生出抗變性IgG的抗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類風濕因子。類風濕因子與其抗原(即變性的IgG)相結合,成為免疫複合物。粒細胞吞噬了免疫複合物則形成類風濕細胞。類風濕細胞釋放的蛋白水解酶和膠原酶使關節滑膜和軟骨分解破壞,在分解過程中產生的一些中間物質和致炎因子,導致了滑膜產生炎症反應,形成類風濕關節炎。

(2)感染因素:

有學者認為,幼年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生與感染有關。如溶血性鏈球菌的細胞壁上有肽聚糖,它可能是本病發病的一個持續刺激源,也有人認為風疹病毒與支原體的感染也與幼年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生有關,但均未肯定。

(3)遺傳因素:

幼年類風濕關節炎也有家族遺傳傾向,這與體內存在易感基因有關。

(4)其他:

幼年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也與寒冷、潮濕、疲勞等環境、精神因素有關,它們可作為誘因而導致本病的發生。

129幼年類風濕關節炎的病理改變

幼年類風濕關節炎同樣是以慢性關節炎為主的慢性結締組織病,和成人類風濕關節炎一樣,其病理改變主要是在關節滑膜出現炎症反應,使受累的關節出現充血、水腫、積液,滑膜血管增生、肥厚,形成肉腫,關節腔逐漸充滿纖維組織,使關節發生僵直、畸形,關節功能喪失。但與成人類風濕關節炎在病理改變上亦有不同點,即幼年類風濕關節炎很少發生骨質破壞。

正因為幼年類風濕關節炎也是慢性結締組織炎症,因此它亦可發生在其他髒器的結締組織,導致其他組織器官發生病變,如出現皮下結節,以及胸膜、肺、心、血管、眼睛等炎症改變。

130全身型幼年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