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已確診患有幼年類風濕關節炎,在急性期時應注意病變關節的休息,必要時可加用夾板,以減少肌肉攣縮,防止畸形。加強營養,以增強抵抗力。給患兒按時服藥,積極配合治療,並觀察有無服藥的副作用,如飲食、大小便、精神狀態的改變等以供醫生參考。除藥物治療以外,應盡早采用綜合治療,即和成人類風濕關節炎一樣應根據病情,選擇適當的理療、體育療法和功能鍛煉。為了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強直而發生關節功能障礙,患兒不能長期臥床。在急性期,關節炎症得到控製後應鼓勵患兒參加適當活動,堅持生活自理,自己穿衣、吃飯、行走。病情穩定後還應上學,盡量讓其過正常兒童的生活。
141患兒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要慎之又慎
腎上腺皮質激素能迅速控製炎症、改善症狀、緩解病情,但它也有很多副作用,嚴重者可能會導致免疫係統紊亂,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因此腎上腺皮質激素不是治療幼年類風濕關節炎的特效藥,也不是每個幼年類風濕關節炎病兒一定要用的藥。應用它時一定要嚴格地掌握用藥指征。在什麼情況下不應用皮質激素,又在什麼情況下該用皮質激素呢?一般來講,在少關節型未合並虹膜睫狀體炎及輕度多關節型的幼年類風濕關節炎應禁用皮質激素。隻有在那些少關節型合並有虹膜睫狀體炎、嚴重的多關節型對非激素類抗炎藥治療無效時,以及全身型合並有心包炎、胸膜炎、血管炎等病變時,才應該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一般臨床上用潑尼鬆,劑量應根據病情決定。在病情好轉後應逐漸減量、停藥。皮質激素類藥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
對那些關節積液很多,或疼痛嚴重、影響活動的患兒,可用皮質激素類藥物作關節腔內注射,每周1次,但總量不超過3次。
142幼年類風濕關節炎
治療藥物的選用對幼年類風濕關節炎,在早期治療的目標是控製炎症症狀,減輕或消除關節疼痛、腫脹,維持關節功能,預防或減少關節畸形的發生。在晚期則應進行關節功能的康複治療。
治療成人類風濕關節炎的藥物不是都能適用於患兒。在確診為幼年類風濕關節炎後,應根據病情來用藥。可選用非激素類抗炎藥中的阿司匹林、消炎痛、萘普生、扶他林或痛滅定,以抗炎止痛,並同時選用改變病程的慢作用藥物。治療幼年類風濕關節炎首選瑞得,如無效再選用青黴胺。這些藥可幹擾細胞的生化反應,增強免疫抑製作用,以阻止病程發展,而且副作用較小,是安全性大、療效好的藥物。至於甲氨蝶呤、環磷酰胺等藥對患兒有抑製性腺生長的作用,會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故應用時應慎重。對那些病情嚴重,合並有心、肺、腎、眼等器官病變的患者,應加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有人報道,用雷公藤多甙治療幼年類風濕關節炎有較好療效,但也有人報道此藥對生殖係統有影響,故不宜用於治療幼年類風濕關節炎。
143非激素類抗炎藥在患兒中的應用
非激素類抗炎藥種類雖然很多,但因多數對小兒有較大的副作用,因此能用於治療幼年類風濕關節炎的抗炎藥並不多。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阿司匹林:用阿司匹林治療幼年類風濕關節炎療效好,毒性較小,是較安全的藥物,也是我們治療幼年類風濕關節炎的首選藥物。其用量在各個不同類型有所區別。全身型用量為每日每千克體重110毫克,多關節及少關節型用量為每日每千克體重80毫克,分4次口服。在進食中服用,可減少胃腸道反應。療程為3~6個月。如6個月無效則可改用其他藥物。
阿司匹林也有毒副作用,如出現胃腸道反應,表現為惡心、嘔吐、食欲不振,還會導致肝轉氨酶增高。因患兒幼小常常不會表達這些症狀,故家長及護理人員應注意觀察患兒,如有異常,則應帶患兒去醫院診治,讓醫生決定是否減藥或停藥。另外,如在用藥期間患兒出現水痘、流行性感冒時,也容易加重阿司匹林的毒副作用,故在患有病毒感染時,應暫時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