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十四條”的全稱(3 / 3)

○設置科學的庫存管理流程

存貨的種類不同,所涉及的業務環節及它們所組成的業務流程也各有差異。一般而言,存貨業務包括到貨處理、保管和發放三個主要部分。通暢的業務流程是保障高效庫存管理的基礎,應具備優化、無冗餘、並行作業的基本屬性。

○搭建科學的組織結構

科學的組織結構確保了業務流程的高效執行,明確了工廠、存儲區域、倉庫編碼、倉儲種類以及倉儲箱之間的合理關係。

○進行物料代碼化管理

物料(包括原材料和產品)種類繁多,在庫存管理過程中極易發生混亂的問題。IT技術與層次編碼技術的結合為物料的高效管理提供了可能。這種編碼技術將所有存貨按照層次和類別進行編碼的唯一形管理,編碼的組成部分包括存貨的型號、規格、尺寸等內容。它具有易讀和易記的特點,使得管理者隻需知道貨物的編碼,就可以了解該物料的所有信息,以便在每日的煩雜管理中,保持規範、有序的狀態。

第二部分建立完善的企業係統第五節供應鏈係統(4)

○采取先進的庫存管理機製

采用信息技術可以對不同類別的物料進行區別管理:對於標準物料的管理,在收發作業時物流和價值流實施同步管理,而跟蹤每種物料的數量和價值。對於物料的轉儲問題,信息技術可以實現多場所(倉庫、生產點和分銷中心)的庫存管理,自動計劃物料從一個場所(工廠)轉儲到另一個工廠,監控這些轉儲狀態,並進行相關的會計事務的過帳。而對於特殊的消耗性物料,價值不在庫存係統中跟蹤,即當接到物料時,消費品直接過帳到工作和成本中心。對於寄售庫存這種新的管理模式,將采購物料提議的供應計劃轉換為與供應商之間的業務安排。

信息技術助推供應鏈係統建設

在速食業中,“總部管理”、“特許經營”與“供應鏈”是三足鼎立的,有效供應鏈是企業成敗的關鍵之一。

在這裏,我們要強調一下,信息技術對供應鏈係統建設的重要作用。實際上,味之都能對旗下遍布上海的60多家直營店的采購、配送、庫存管理等方麵實現卓有成效的管理,居功至偉的就是信息技術的應用。

傳統的手工化管理是製約中式快餐連鎖經營競爭優勢充分發揮的“瓶頸”,運用信息網絡技術可以使連鎖經營突破管理“瓶頸”的束縛,實現從“粗放型”到“集約型”的質的飛躍。

從麥當老和味之都的經驗來看,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啟示:

第一,信息技術可以有效提升提升中式快餐連鎖企業的規模效益。麥當勞在全世界擁有3萬多個分店,卻絲毫沒有受到“規模過大”問題的困擾,正是得益於它高效運作的信息網絡。中式快餐要想做大,一定伴隨著相關信息量呈幾何級數增長,如果不能進行快速的信息分析和處理,必將導致決策大大落後於環境的變化。

第二,信息技術增強中式快餐的應變能力。當你的品牌快速拓展的時候,碰到的問題往往是五花八門的。衛生、市場環境、人員變動等等都可能引起企業的關注,針對這些變動的因素,如果不能快速響應,就會導致企業危機。

第三,信息技術提高配送中心的運作效率。如果一家中式快餐企業整個內部所有計算機都聯網了,就一定可以像麥當老那樣,發揮配送中心的快速運轉功能。通過信息技術,配送中心能夠同數以千計的生產商、供應商和客戶在第一時間裏保持最為迅速的信息交流和數據處理,利用所收集到的分店銷售、商品庫存、分店需求、分店存貨上下限等各方麵信息隨時自動生成分店配貨方案,變被動送貨為主動配貨,提高配送中心配貨的準確性、針對性和工作效率。

第四,信息技術係統的運用可以加強與供應商的聯係。通過高效率的供應鏈管理,中式快餐可以將所有供應商的協作需求、生產能力、訂單處理、運輸安排和庫存情況等重要信息可視化,使與之相關的成員能夠及時清楚地知道自己應承擔的任務,並實時監控生產性能。在某一點發生例外時,整個網絡都能夠及時地做出反應,確保運轉過程的順利進行。

第二部分建立完善的企業係統第六節生產製作係統(1)

質量管理係統

戴明博士是世界著名的質量管理專家,他對世界質量管理發展做出的卓越貢獻享譽全球。他曾說:“質量是一種以最經濟的手段,製造出市場上最有用的產品。”

以戴明命名的“戴明品質獎”,至今仍是日本品質管理的最高榮譽。作為質量管理的先驅者,戴明學說對國際質量管理理論和方法始終產生著異常重要的影響。

20世紀50年代日本工商界邀請戴明博士到日本指導企業管理工作,包括本田、鬆下、索尼等現在500強的跨國企業都接受了指導,戴明博士主要教他們如何抓企業的內部管理管理,從每一個細節入手,一點一滴做起,建立起一套完善規範的管理製度。

戴明學說簡潔易懂,其主要觀點“十四條”成為本世紀全麵質量管理(TQM)的重要理論基礎。

“十四條”的全稱是“領導職責的十四條”。這是戴明先生針對美國企業領導提出來的。從美國各刊物所載原文看,無論是次序還是用語,都各有差異。這可能是因為在十多年的長時間裏,戴明本人在不同場合有不同的強調的緣故。

第一條:要有一個改善產品和服務的長期目標,而不是隻顧眼前利益的短期觀點。為此,要投入和挖掘各種資源。

第二條:要有一個新的管理思想,不允許出現交貨延遲或差錯和有缺陷的產品。

第三條:要有一個從一開始就把質量加進產品中的辦法,而不要依靠檢驗去保證產品質量。

第四條:要有一個最小成本的全麵考慮。在原材料、標準件和零部件的采購上不要隻以價格高低來決定對象。

第五條:要有一個識別體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