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返回三八線》創作談(1 / 1)

我的中篇小說《返回三八線》在《山東文學》頭條刊登後,被《小說選刊》頭條選載,自然想再說幾句。

我力圖寫一部好看的小說,也力圖在不多的文字中強烈地展示作家應有的責任感以及對曆史的再認知能力。

小說不好看,對於讀者和作者實在都是一件痛苦之事;而責任缺失和曆史混沌以我所受教育是無法接受的!

於是,調動生活中永不磨滅的形象記憶,以通俗的手法塑造出一個真實的中國孤膽英雄,勇敢、智慧、正義、剛強集於一身,表麵粗俗,實則熱情,出生入死、百折不撓、戰無不勝、奮勇救美,故事線索單一,情節跌宕起伏,細節感人肺腑,結局蕩氣回腸,讓我希冀在紀念抗美援朝60周年的時候以不同於以往此類題材的文學作品進入閱讀市場,也讓我渴望此篇章在大批量、規模化生產的眾多當代小說中以獨特而立。

但是,上述隻是表象,進一步深入開掘戰爭進展中的非政治因素,厘清國家、民族與個人的微妙關係,揭示曆史在演變過程中的瞬間真相,從而展現作為個體的普通人麵對戰爭的全局與局部時的斷然抉擇,並真正弘揚了中華民族慣有的良心與正義,也試圖站在21世紀的現實立場詮釋什麼樣的男人才能夠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偶像,這才是我這篇作品的內在追求和外部張力。

我知道小說不是大說的粗淺常識,但是,在正史往往被懷疑的年代,小說承擔了某種不能承受之重,因而,小說作者冠冕堂皇地越位,既偶然又必然地替代了曆史學家的功能,起碼在補充人們經驗空白的方麵起到了不容置疑的作用。

我常常想起那位跟我隻長談一次抗美援朝故事便坦然離世的老人,也想起上個世紀80年代在金沙江大峽穀裏碰到的一位老人小心翼翼地問我“紅軍又回來了嗎”,這都使我的靈魂長久震顫。

我堅信,英雄常常由口頭傳誦,曆史常常在人們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