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隨著他們的科學成果的被確認,名聲逐漸變大。他們夫婦發現鐳的消息,很快就轟動了歐洲著名的大學,瑞士日內瓦大學。1900年,日內瓦大學給這對夫婦寄來了恭敬而熱情的聘請信,聘請他們夫婦去日內瓦大學任教。日內瓦大學向他們表示,給予優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條件,資金、實驗室、助手,樣樣都有。這個職位,對於正處在貧困的研究生活中的居裏夫婦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是,他們又考慮到:有關鐳的研究儀器、設備,是不容易搬遷的。他們隻得忍痛作罷。日內瓦雖然沒有去成,但這封聘書,卻對他們在輿論上起了宣傳和支持作用。1903年6月,英國科學普及學會正式邀請他們夫婦去英國作關於鐳的講演。居裏夫婦應邀到達倫敦,受到英國科學界名流開爾文勳爵、威廉,克魯克斯爵士、湯姆生教授等人的盛情歡迎。對於居裏夫人這位第一個參加該學會的女物理學家,人們尤其感到驚奇和崇敬。這年11月,英國皇家學會把該會最高獎賞一一戴維獎章贈送給他們。
1921年和1929年,居裏夫人應美國人民的邀請,曾先後兩次訪問美國,受到美國人民和政府的隆重接待。所到之處,歡迎的人群,鮮花的海洋,新聞記者的隊伍,包圍著她;各個大學、研究機構,各個大城市紛紛向她贈予學位、學銜和榮譽稱號;國聯的國際女化合作委七會以及巴黎的文化合作研究院也聘請她擔任榮譽職務。兩次訪問美國,兩任美國總統都親自招待。報紙、電台都把她當成了頭號新聞人物,連篇累牘地對她加以報道和頌揚。人人都以見到居裏夫人的麵為榮。美國人民捐款先後購買了兩份一克的純鐳,由美國總統親手轉贈給居裏夫人:1921年贈的那一克純鐳,是給她設在巴黎的鐳學實驗室;1929年贈的這一克是給居裏夫人的祖國、波蘭首都、華沙剛剛建成的鐳學研究院。這兩份珍貴的禮物,體現著美國人民對居裏夫人的崇敬和熱愛。
居裏夫人的名聲,像光波一樣發射到世界各地,也反射回法國來,影響了她的第二祖國法蘭西。作為這種回波的第一個反響,是法國醫學博士學院主動請求她擔任該院院士;緊接著,法國發明家及學者學會選舉她為名譽會長。法國社會上,許多有錢的熱心於科學的人士,紛紛捐獻巨款給居裏夫人,幫助她籌建鐳學院;法國國會兩院通過了由全體議員簽署的特別決議案:決定給居裏夫人4萬法郎的年金,作為國家對她的酬勞。當法國總統親手向她贈送年金及其證明文件的時候,說道:“作為全國一致對您表示熱誠、景仰和感激的極小而真摯的證明。”法國輿論界也以居裏夫人為驕傲,稱頌她是“法蘭西的女大使”、“本民族天才的最純潔的代表”和“民族之光”等等。
居裏夫人走到哪裏,榮譽的浪濤便湧向哪裏。住旅館、進醫院,逼得她隻得使用化名;走路、買東西,遇到好奇的崇敬她的人時,隻得否認自己是“居裏夫人”。宴會、照相、講演、掛名、簽名,邀請和頌揚的信件,雪片似地飛到她的桌上。全世界經常有幾百萬人注意著她。其中,有男子、婦女;有哲學家、工人、職員;有教授、企業家。有詩人寄來的歌頌鐳的詩歌;有發明家寄來的函件;有相麵者和風水先生寫來的信劄;還有神經病患者也擠進來湊熱鬧;甚至還有一位美國人來信,懇請居裏夫人允許他用居裏夫人的名字稱呼他的一匹賽跑用的馬。新聞記者們的采訪,更是川流不息。由於居裏夫人出了名,甚至連她住過的那條大道,她工作過的小棚屋,也都立時生輝。當記者找不到居裏夫人本人時,就找她的女兒和她家的傭人,進行間接采訪,記錄她們的談話,加以報道。連居裏夫人家的廚房裏那隻蜷曲在火爐前的叫做“弟弟”的小貓,也成了絕好的新聞材料,把它的照片刊登在報紙上。
居裏夫人經常處於榮譽的浪潮包圍之中,但她卻能夠經得住這樣的考驗。盛譽之下,她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和冷漠的態度。
居裏夫人的一個特點是:隻樂於創造,不願意享受;隻為科學於終生,不求聞達於天下。她從內心裏不願意做“名人”,更“不知道怎樣做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