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7月3日,居裏終於靠了他的輝煌的科學成就,被選進了博士學院。這時,他深有感觸地說:“我幾乎進不去有什麼辦法呢?在那個地方,想不用陰謀,隻簡單地做事,是什麼也辦不到的。”
在居裏先生逝世之後,榮譽集中到居裏夫人身上,嫉妒、誹謗也集中地傾瀉在她一個人身上。
在法國,每當有機會評論居裏夫人時,或者學術機構每當拒絕給她一種頭銜、一種報酬、一種榮譽時,嫉妒者們便會拿出一些胸有成竹的“理由”,來非難她,醜化她,打擊她。
一種是利用居裏夫人的所謂“國籍”問題,製造種種謠言,傷害她。這些嫉妒者們,隨時根據當時法國與某一個國家的國際關係的狀況,任意捏造她的“國籍”。假設當時法國與俄國的關係不佳,俄國僑民在法國不吃香時,嫉妒者便捏造說,她是“俄國人”;同樣,再過些時間,又說她是“德國人”,“猶太人”或者波蘭人。把她說成是一個到巴黎來奪取榮譽的“外國女子”,向上爬的“野心家”等等。但一到此計失敗,居裏夫人從國際組織中得到了榮譽,這些人又會裝出一種“親昵”的腔調,說她是法蘭西“民族的驕傲”,對她真正的波蘭國籍,則一字不提了。
一種是利用女性科學家很稀少這一特點,嫉妒者還慣以在其性別上大做文章,大加歧視。
1910年,巴黎理科博士院的一些正義的院士,為居裏夫人的成就、才能和品格所感動,便主動推薦選舉居裏夫人為該院院士。因為當年她的丈夫居裏本人曾因競選該院院士失敗,而遭受過侮辱,又加上居裏夫人本來就對名利十分淡薄,所以,就她內心來說,她不願再去競選。可是又考慮到,不久前,她剛剛拒絕了法國授予她的騎士紅十字勳章,如果緊接著再拒絕這次理科博士院士候選人的提名,人們是否會因此而責怪她不熱愛她的第二祖國呢?是否會顯得太驕傲?居裏夫人采取了聽其自然的態度。
誰料到,競選剛一開始,就掀起了軒然大波。反對者們振振有辭地說:“博士院曆來從未有過女子當院士的先例、有的幹脆不講任何理由,隻是蠻橫地叫嚷:“婦女不能做科學院院士”;還有的人,利用法國人的宗教情緒、民族情緒,造謠說,居裏夫人是“猶太女子”;對有自由思想的人,則又捏造說,她是“天主教徒”。到了正式選舉院士的1911年1月23日這一天,博士院的院長竟然利用職權對管門人下達命令:“無論什麼人都可以讓進來,隻有婦女除外。”一些人不擇手段地搞陰謀詭計,千方百計地把她排除在博士院之外。就居裏夫人的實際成就來說,選入博士院,是眾望所歸,毫無問題應該當選,但選舉結果卻出人意料,居裏夫人竟以一票之差落選了。
在這之前,居裏夫人的實驗室的人們,都以為居裏夫人當選院士是肯定的。所以,實驗室的工作人員還為此做了一番準備,老早就買好了一束鮮花,以備當選後慶賀。傳來居裏夫人落選的消息,人們呆住了。人們把準備好的鮮花偷偷拿開,並準備一些安慰居裏夫人的言辭。正在這時,居裏夫人走來了,她顯得坦然而平靜,沒有絲毫的不滿和發表半句評論。她仍然做著自己該做的事,走著自己該走的路。
又過了10個月,就在這年的年底,權威的斯德哥爾摩的科學院,議決把該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金授給居裏夫人。這一不尋常的決定,是對法國那批嫉妒者們的絕妙的嘲諷!
再一種是,嫉妒者們興起的誹謗運動,還有更為卑鄙更為惡毒的一招。由於居裏夫人所做的工作比較艱苦,有放射性,而且需要一定的體力勞動,所以,幹這一行的人中,男子比婦女要多得多。從研究人員到工人,幾乎全是男子。又加上居裏夫人的丈夫過早地逝世,使她從39歲便守寡了。這些特殊情況,又給嫉妒者提供了造謠的口舌,幾乎淹沒了這位可敬的衰弱的婦人。工作的勞累,生活的重擔,精神的摧殘,早已經使她疲憊不堪。其他任何中傷,她都能頂得住;唯獨這種謠言誣蔑她“破壞別人的家庭”、“玷辱名聲”,差一點兒把她毀滅了。
工作和生活在居裏夫人身邊的人,最清楚居裏夫人是崇高的、尊貴的、謹慎的。許多著名的學者,她的同事、學生、親友,都紛紛由來,援助她,安慰她,為她辯護。一些受騙上當的人,在了解事實真相之後,也主動來向她認錯、道歉。潑在居裏夫人身上的汙泥濁水,終於被洗刷幹淨了。
然而,這些無恥之徒的造謠中傷,卻使居裏夫人蒙受了巨大恥辱。從精神到身體,都受到極大創傷。經過一段療養之後,身體和精神才慢慢恢複過來。
她總是這樣,不管讚揚者把她捧得多麼高,嫉妒者把她貶低多麼低,一旦體力和精神稍微恢複,她立即沿著自己開辟的道路,繼續向前走去。
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說過天才免不了有障礙,因為障礙會創造天才。”居裏夫人的天才,正是在衝破層層障礙之後,才成長和發揮出來的。
任何傑出的人物,其成長過程,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逆境”既可以毀滅天才,又可以磨練和造就天才。倘若對“逆境”,隻是悲歎,屈服,就會成為它的犧牲品;倘若對“逆境”抗爭、克服,它則會變成一種特殊的動力,把你送到勝利的彼岸。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的一生,屢遭挫折,多次被罷官、貶遷。但他每次在受處分期間,都能銳意進取,不甘淪喪,鬥誌彌堅,寫出很多華章麗句。居裏考人正是在重重困難中,奏出一曲凱歌!
“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源泉!”俄國大文豪高爾基的這一名言,為人們所熟悉。
居裏夫人不僅終生非常喜愛讀書,而且也非常善於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