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幽幽菊香,源遠流長(一)(1 / 1)

傳說中的仙物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菊花一直被看作成熟而又寓意深廣之花。在三千年前的春秋時期就有文字記載,《爾雅》中記有“鞠,治薔”。屈原以“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名句,歌頌菊花品質高貴;以“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表明了潔身自好、永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汙的品格。晉代詩人陶淵明讚美菊花:“懷以貞秀枝,卓為霜下傑。”他辭官回歸故園,“三徑就荒,鬆菊猶存”,“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以菊為友,其樂陶陶。由於菊花具有曆史悠久、品種繁多、色澤豔麗、花形多變、品德高尚等特點,深受古人喜愛,被譽為“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

在江南,流傳著菊花仙子的故事,美麗動人,家喻戶曉。

相傳古有農家少年阿牛,家裏很窮,七歲喪父,母親雙目失明。為給母親求醫買藥,阿牛不辭勞作。一天夜裏,偶夢菊花仙子指點:“九月初九重陽節,天花蕩中有白色的菊花開放,能治眼病”。重陽節那天,阿牛去天花蕩覓得一株奇異白菊,移種在自家。每天采下一朵白菊花,煎湯給母親服用,不久,阿牛母親的眼睛便複明了。

白菊花能治眼病的消息傳到了當地財主那裏,欲強奪那株白菊花,結果菊花被折斷,阿牛十分傷心。半夜,夢中的菊花仙子突然又來到他的身邊,授以種菊秘法,阿牛依此栽培,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陽節便開出了一朵朵濃鬱芳香的白菊花。後來村上的百姓也學會了種菊的技能,廣為流傳。後人為了紀念菊花仙子,修建了一座菊花仙子白玉雕像。

關於菊花,在日本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傳說。古時候,從中國駛出一條大船,載有12個貴族童男童女,為尋找長生不老藥而遠航海外。作為交換,他們攜帶了最為貴重的物品——金菊花。後來大船遭遇了風暴,被衝到一個無人的荒島,他們被迫在那裏住下,繁衍子孫,並在島上種下了金菊花。之後那裏的人們就自稱“日本帝國”。日本國旗上被大家誤認作太陽的圖案實際是一朵金色的菊花,而且日本天皇的象征符號也是一朵16瓣菊花。

近年來,在我國湖北神農架一條小溪畔發現了野生的香菊。據當地居民介紹,這香菊的來曆有一段美麗的故事。相傳,這條小溪是從王昭君故裏流出來的。公元前33年,匈奴單於呼韓邪入朝和親,為了平息戰亂,王昭君主動提出嫁於匈奴。出塞和親前,王昭君路過故鄉溪邊時,用溪水洗臉,不小心將一串珍珠失落溪中,後來溪畔就長出了許多芳香的菊花,溪水也隨之芳香四溢。最近,中美兩國植物考察團,對這條小溪終年芳香四溢的原因進行了考察,證實了這溪中之香就是香菊之香。

《神農本草經》中的上品

漢代成書的《神農本草經》載有365種藥物,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其中關於用麻黃治氣喘、常山治瘧疾等的記載是世界上最早的。

在《神農本草經》中,把甘菊花列入上品,說它“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痹。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菊花因此有長生藥之說。《埤雅》稱,野菊花“可入藥,久服令人長生、明目、治頭暈、安腸胃、去目翳、除胸中煩熱、四股遊氣、久服輕身延年”。

另外,菊花還可以釀酒,製茶作為飲料,菊苗可以作菜食用,所以菊花自古以來深受人們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