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象征
金秋之際,西風送爽,天高雲淡,山澗、野陌、田間、庭院處處能看到絢麗的菊花。菊花常被人們用來表達情感,借物詠誌。
菊花又名壽客,為菊科菊屬植物。它清雅高潔,花形優美,色彩絢麗,自古以來被視為高風亮節、清雅潔身的象征。作為我國傳統的觀賞名花,菊花曆來十分受人推崇。頗具才藝的三國名將鍾會,甚至認為菊花具有天、地、人、德、神之“五美”,讚道:“圓花高懸,準天極也;純黃不雜,後土色也;早植晚發,君子德也;冒霜吐穎,象貞質也;杯中體輕,神仙食也。”
菊花在秋天開放,因此古代中國人把它看作十月之花,象征秋收後的悠閑和幸福。菊花也被視作我國的四大名花之一,並且被用作古代軍隊的徽標。
在日本,菊花被稱為“kikus”,並被做在日本天皇的皇冠上,天皇也因為鍾愛菊花而坐在帶有菊花圖案的王位上。現在日本人仍然把菊花看作是太陽的象征,並認為菊花花瓣的有次序開放是完美的象征,他們把一瓣菊花放在酒杯當中祈求生活美滿幸福。
菊花通常代表了快樂和悠閑,不同的顏色具有特殊的意義:紅色代表愛、幸運和祝福;白色代表真誠;黃色代表溫馨的愛。在英國和北美,菊花適用於各種場合表達情感。然而,在意大利菊花則寄托了親人對逝者的懷念與哀思,而用在葬禮上。
菊花作為傲霜之花,具淩霜盛開,西風不落的一身傲骨。它不以嬌豔姿色取媚,卻以素雅堅貞取勝。人們賦予它高尚的情操,以象征民族精神,視之為國粹受人敬重喜愛。古人以菊花銘誌,以此比喻自己的高潔情操,堅貞不屈。古神話中,菊花又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菊花與鬆樹組合喻為“益壽延年”,在民間應用極廣。
此外,由於菊花開在深秋,賦得秋涼肅氣,所以古來閨女怨婦又多借其傾訴或怨或悲的閨閣委屈。能寫傳神者,當推南宋女詞人李清照為第一人。李氏也是極愛菊花之人,如專有長調《多麗·詠白菊》一詞,借菊細述閨人衷腸,詞風婉約俊秀。但最為膾炙人口的,是她的《醉花陰》一詞:“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南陽白菊有奇功,潭上居人多老翁
這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詠讚南陽白菊的兩句詩。對於南陽所產之菊花,史料也頗多記載。
據盛弘之《荊州記》記載:“南陽有菊水,其源旁悉芳菊,水極甘馨。又有三十家,又複穿井,即飲此水,上壽百二十、三十,中壽百餘,七十猶以為夭。漢司空王暢、太傅袁隗為南陽令,縣月送三十餘石,飲食澡浴悉用之。太尉胡廣父患風羸,南陽汲飲水,此疾遂瘳。此菊短、葩大,食之甘美,異開餘菊。廣又收其實種之,京師遂處處傅置之。”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南陽麗郡有一山穀,滿山遍野都是菊花,連穀中的溪水也有很濃的菊香味,穀中住著30多戶人家,又在附近打了井,就飲用該井的水,結果這裏人人都長壽,高者130餘歲,中者100餘歲,70歲的就是短壽了。漢代司空王暢、太傅袁隗作南陽太守時,縣裏每月送三十餘石該井的水給他們,他們飲用及洗澡都用它。太尉胡廣的父親得了中風病,於是到該地汲水飲用,結果中風病逐漸痊愈。這裏的菊莖枝短,但是花朵大,吃起來很甜美,與其他地方的菊花不同。胡廣收集這種菊花的種子並種下,於是京都到處都有這樣的菊花。
葛洪的《抱樸子》中,也有此“菊水”的說法:“南陽酈縣山中有甘穀水。穀水所以甘者,穀上左右,皆生甘菊。菊花墜其中,曆世彌久,故水味為變。其臨此穀中居民,皆不穿井,悉食甘穀水,食者無不老壽。高者百四五十歲老人;下者不失八九十,無夭年人,得此菊力也”。
酈縣在今天的南陽西北,隋時曾名為“菊潭縣”,至清朝,潭已幹涸,亦再無甘菊了,但甘菊能延年益壽的說法,卻世代相傳下來。但什麼是真菊、甘菊呢?葛洪當年已說過,真菊其實非常之少。據學者研究,認為今天的菊花腦,有可能就是當年的甘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