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再辨菊花與菊花的種類(3 / 3)

杭白菊具有藥飲兼用的獨特保健價值,曆史上曾有“杭白貢菊與龍井名茶”並提之譽,《神農本草經》中將杭白菊列為上品,曰“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杭白菊性味微寒、微甘,經化驗杭白菊含有較多的黃酮苷、腺苷、香豆精類及生物堿,並含豐富的對人體有益的鐵、鋅、鈣等微量元素。長期飲用,具有散風清熱、益肝補陰、明目解毒、降脂降壓、減肥養顏、耐老延年之功效。是我國著名的傳統出口藥材“浙八味”之一,暢銷東南亞。

浙江桐鄉是“中國杭白菊之鄉”,杭白菊是桐鄉的一大特色傳統農產品,全市年種植麵積達4萬餘畝,年產幹菊近6千噸,占全市農業產值的6%左右。杭白菊加工方法,幾百年一直沿襲鍋蒸、日曬的傳統工藝,每到秋後采菊時節,菊鄉農民家家開蒸鍋、戶戶擺曬攤、天天盼晴日、夜夜收菊忙。目前主要產品有散菊、壓塊菊、袋泡菊花茶、宮廷菊寶茶、銀杏菊花晶等50多種,其中以“鳳鳴”、“緣緣”、“春發”等品牌最為著名。目前市場上優質的盒裝杭白菊,衝泡後不散心、不落瓣,花形完整,素淨馨香。飲用杭白菊能清熱解渴,潤喉生津,平肝明目,品嚐時還能盡觀賞之雅興。其色、香、味、形堪與西湖龍井相媲美。近年來,杭白菊袋泡茶、菊花、菊花露、菊花白酒以及各種以杭白菊為添加成分的滋補品和護膚品紛紛上市,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既然白菊原產桐鄉,為何冠以“杭”字呢?這是因為古代桐鄉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當時桐產白菊花大都通過安徽茶商轉手銷往外地。茶商為利用杭州的知名度,亦為保守獨家經銷之權益,常將桐產小白菊冠以“杭州”之名,久用則習以為常,慢慢便形成“杭白菊”之名。

懷菊

河南的藥用菊花栽培最久,早期的鄧州黃、鄧州白可能是藥用菊花後期選育出來的品種的始祖。懷菊是“四大懷藥”之一,久負盛名。懷菊有兩個品種,一是“小懷菊”,花序小,色白,管狀花少,被認為質量好,其性態與亳菊相同;另一品種為“大懷菊”,花序大,中心管狀花多,舌狀花先黃後白,不同於其他品種,是一個獨立的品種。懷菊是目前市場上菊花藥材的主要商品之一。

懷菊為主產於河南武陟縣的道地藥材,具有疏風、清熱、明目、解毒的功效。其中“大懷菊”亦產於武陟一帶,是由亳菊移栽變異的菊花,外觀與小懷菊相近似。

懷菊具有疏風散熱、清肝明目、消炎解毒、祛暑降溫等功效。傳說乾隆年間,乾隆南巡至河南懷慶府時,乾隆和小阿哥身患風熱病,禦醫佐滕禾木(日本人)用懷菊花水以冰糖做藥引醫好了乾隆和小阿哥的風熱病。

菊花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早在《群芳譜》中就有關於它的療效的記錄:“明目,治頭風,安腸胃,去白翳,除胸中煩熱,四肢遊氣,久服輕身延年”。《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疏風散熱、解毒消腫、利咽明目之上品。解放後出版的《中國藥用植物圖鑒》對菊花的藥用療效、藥用成分也有詳細的記載:菊花“為清涼性發散風熱藥,功能疏風熱,清頭目,降火、解毒。主治頭痛眩暈、血壓亢進,神經性頭痛等”。這說明,菊花從古至今都在作為藥用,對治病、強身,保證人民的身體健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菊花根據功效可有黃菊花、白菊花和野菊花三個品種。疏散風熱、清肝火多用黃菊花(杭菊花);養肝明目,平降肝陽多用白菊花(滁菊、亳菊、懷菊、杭白菊);野菊花苦寒,清熱解毒作用強,主治疔毒及癰腫瘡瘍紅腫未潰。

隨著對菊花化學成分的深入研究,逐漸揭開了它的藥理及保健作用的神秘麵紗。

現代研究發現,菊花中含有揮發油、黃酮苷類、人體所必需的多種氨基酸、維生素E、糖類、腺苷、香豆精類化合物、生物堿類及多種常量和微量元素等,其中維生素E的含量為12.2毫克/100克,錳的含量也很高。

目前,已經確認的從菊花中提取到的單體化學成分有菊苷、刺素、木犀草素、芹菜黃素、腺嘌呤、膽堿、水蘇堿、奎尼酸咖啡酸鹽、五烷、七烷、葡萄糖等,此外還有二氫-β-環除蟲菊內酯、瓜菊酯、茉莉酯、豚草素、二氫豚草素、綠原酸、雞納酸咖啡酯類。

日本近年來應用基因工程,成功地在白菊花的基礎上引入胡蘿卜素而育出黃色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