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茶·水·冷暖自斟(6)(1 / 3)

坦白地說,這本書在語言和結構上很平常,也沒有什麼太曲折的故事情節,但仍然能夠吸引我仔細閱讀,是因為書中自始至終貫穿著一種力量和勇氣。來自生命最深處的力量,來自心靈最深處的勇氣,讓生與死都變得從容完美。

03、一本沒讀完的小說:《不存在的女兒》一、一個溫暖的笑容現在很少讀小說,不是說浩瀚文海沒有可讀之作,更不是我已經遍讀天下名篇。當自我的價值體係形成,便不再到長篇巨著中探求另一種人生,這不是對小說所構建的價值體係的排斥,隻是個人觀念上的轉變,讓我把目光從文藝作品轉移到現實生活。

換言之,我覺得人生是一部最精彩的小說,生活是一部最真實的作品。因此,當收到江南寄來的《不存在的女兒》,我隻是象征性地翻翻,知道這是一本關於一個唐氏症女孩的書。之前,我從來沒聽說過唐氏症這種疾病;之後,在少兒頻道看到一期上海女孩趙曾曾的節目,一個十九歲的殘障姑娘,隻有兒童的身高和智力,身材敦實,笑容敦厚,主持人說:這是一個唐氏症女孩。

又是唐氏症,又是唐氏症女孩。不知道是不是X染色體的病變,這是醫學專家應該探索的問題;我想知道的是:是不是所有的唐氏症患者都有趙曾曾一樣幹淨明亮的笑容?那是我見到過的最健康的微笑,卻來自殘障的身體,那麼,個人的快樂幸福到底從何而來?

於是,再次翻開《不存在的女兒》,試圖通過這本書來解答現實中的疑問。

二、愛是美,愛是醜一九六四年冬天。列克星頓。屋外雪花飄舞。屋內,壁爐邊,待產的妻子諾拉閱讀育兒書,優秀的外科醫生丈夫戴維給她按摩水腫的小腿。這就是《不存在的女兒》的開篇,與冰冷的雪花一起撲麵而來的,是一種溫暖的美。他們因為邂逅一見衷情,因為濃情蜜意結合,過著神仙眷侶的日子,生活安寧美好而又充滿希望,人性中最美的一麵,展露無餘。

雪越下越大,諾拉臨盆,戴維親自接生,一直暗戀他的護士卡羅琳出場助產。漂亮的男孩保羅順利降生。諾拉還在陣痛中,接著來到人世的是女兒菲比。醫生仔細檢查了女兒的情況,然後給妻子麻醉劑,他繼續產道縫合手術,讓助手卡羅琳立即送走女兒;在妻子醒來時,他告訴她:他們的女兒一出生就死了。

天地良心,他是因為太愛妻子,不願意這個唐氏症女兒擾亂她的幸福生活。在那個時候,任何一個醫生都會建議家長把這樣的孩子送到殘障中心,他隻是做了一個醫生該做的事。但他的護士卻做了一個護士不該做的事,這個三十多的單身女人,一個暗戀他的女人,在看到那個殘障中心的糟糕情形之後,突然決定把菲比帶回自己的家。

愛在這裏拐了一個彎。戴維為了維護狹義的愛情,拋棄了父愛;而卡羅琳因為狹義的愛情,激發了內心的母愛。從此,故事全麵展開,人性開始露出本來麵目,謊言,秘密,恐懼,悲哀,接踵而來。戴維變得封閉沉默,諾拉尋找獨立,保羅在掙紮中成長,童話般的愛情碎裂成片;而在卡羅琳那一方,則是與現實的永不停止的鬥爭,為了給菲比創造一個正常的成長環境。

我合上書,開始自己構思接下來的故事。我安排戴維最終失去愛情,卡羅琳得到幸福,而諾拉找回了女兒,甚至考慮要不要穿插戴維和卡羅琳的情感糾葛""

三、愛是最溫暖的救贖閱讀是一個融合與分離的過程。在讀的過程中,讀者應該把自己與作品融合在一起;但讀完後,要及時分離開來,站在作品之上分析,獲得個人的體驗和觀點。而在作者一方,寫作是一個放與收的過程。他會在故事發展的過程搭建自己的價值體係;但無論他的觀念多麼龐複,最後都會回到某個點,表達他價值觀的核心。

因此在閱讀小說時,我最關注的是結局。在天馬行空的自我構思之後,我第三次打開《不存在的女兒》,看作者怎樣收場。與我所料的略有不同,作者安排戴維帶著秘密死去;諾拉尋找到獨立的事業和幸福;卡羅琳揭開秘密但又開始擔心菲比的新生活;保羅在對妹妹的愛中原諒了父親並且從失戀中解脫出來;而故事的核心人物--不存在的女兒菲比,其實一直都存在於她自己的世界裏,單純而又快樂。

這是一個符合人性的結局。在這個結局中,看到人性最光輝的一麵:愛和溫暖。通常,每部作品都帶著藝術性,也就是神性;而作品中的人物,會帶著某種欲望,這是獸性;在神性與獸性之間,用什麼來闡釋人性呢?當然是愛情。

從狹義上講,愛情是神聖情感與欲望的統一,它依賴心理和生理雙方麵的需求而存在。這種狹義的愛情,是成年男女的本性要求。但假如有人要追求這種愛情的極致,最終必然失敗,或者敗於神性,或者敗於獸性。那麼有沒有一種辦法可以拯救這種愛情呢?我想應該是有的,用一種更廣義的愛,或者說,把狹義的愛情延伸為廣義的愛。具體到這部作品,卡羅琳因為母愛的複蘇而獲得對整個生活的熱愛"其中包括狹義的男女愛情";保羅因為手足情的萌生,慢慢溶解了對父親多年的恨意,並且從失戀的痛楚中解脫,由叛逆走向一種滿載責任和愛的生活;諾拉在重新認識女兒的過程中,徹底理解了亡夫,放下心理的陰影,走向新的愛情。而救贖眾人的正是那個不存在的女兒--菲比,生活因她而改變,最終她又改變了生活,並且賦予生活更豐富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