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茶·水·冷暖自斟(6)(2 / 3)

我沒有再去翻看中間的部分,不知道作者把更多的筆墨放在戴維一家還是卡羅琳一家,一方代表著愛在愛中消亡,一方代表著愛在愛中擴展,無論怎樣去講述,這都是一個飽滿的故事。作為聯係兩家命運的紐帶,菲比生下來就殘障,然而她卻擁有最完整的世界,她的世界充滿希望和愛。也許作者是要借菲比來告訴人們:人生原本帶著殘缺,唯有通過愛來獲得圓滿。

04、茶香裏的老子雲夢文藝沙龍活動,趙俊鵬《品位老子》。趙老師在傳道,我在沏茶水。邊聽邊想:茶水之道若何?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爭。

平淡的水,溶入幾片茶葉,就成為茶;似水流年,平常的生活,若是有了一顆自覺覺他的心,就會充滿歡喜。這像宋人杜小山的詩句所寫:"寒夜客來茶當酒,竹枋湯沸火正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高朋滿座,茶水以待。茶是平常的茶,水是平常的水,今天卻因為"善利"各位親人而分外清香。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複。親人們捧著清茶,安靜地傾聽。

大道高人,大德高僧,都在虛與靜中悟道;悟道之時,唯有清茗相伴。這個過程,是清苦的。

平常人生如茶,初飲時也許會感覺苦澀;若再三回味,卻會讓人體會到茶的甘甜。這是不意而得的收獲,也是情理之中的自然事。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也。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窗外寒風吹,冷雨飄。室內茶熱氣氛熱。

端茶給一位姐妹,她的手涼若風雨。知其遇人不淑,知其遇事不順。也沒別的好說,隻能奉上一杯熱茶,說: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老子早就告訴我們:天與地興風起雨都不能持久,何況人呢?我們在人生中遭遇的風雨很快會過去的。

我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老子如是說。

寬容,節儉,不爭天下先,這是為人處世之法寶。--趙老師如是講。

我舉起手中的茶水,茶和水正互相交融,茶葉在杯中舞動,似乎開心之極。

我懂了:老子的三寶,茶水也有,茶水得了道啊。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為人之道有通則,為茶之道呢?想起一個日本茶師的故事:江戶時代,一茶師扮作武士隨主人進京,遇另一武士挑戰,茶人自覺必死,去求高人指點武士體麵的求死之道。高人讓他泡一壺茶,一生之中最後一壺茶啊,茶師用足了全部的虔誠。

茶畢,高人說:你不必死,以你泡茶之心迎戰武士,必勝。

茶師再見武士,氣定神閑,慢慢地脫帽,解帶,拂袖,寬襟,武士完全被其從容與優遊鎮住;待茶師突然間舉劍指天,聚氣凝神地一聲大吼,武士嚇得跪地認輸。

茶有多種,茶各不同,如何泡好每一種茶?左右茶的大道又是什麼?

恐怕就是一顆從容而虔誠的心罷。

05、生命裏流淌著詩意的河--我讀趙俊鵬一在網絡裏混跡的時候,結識了大悟宣傳部的武安自兄,他三番五次地跟我聊起趙俊鵬其人其詩,因為自己資質魯鈍,且對詩歌認識粗淺,所以婉拒了他的牽引。去年趙老師的日記體散文《一個人的河流》出版,反響熱烈,武兄再次隆重推介,我才真正有了一睹趙老師風采和一讀趙老師作品的衝動。

恰好一位新識的網友和趙老師熟識,很爽快地答應幫我索書。那天下午陽光明亮溫暖,我站在醫院門口等一個陌生人給我送另一個陌生人的書,沒有特別交待,同時認準了對方。他帶來《清潔的耳朵》和《一個人的河流》各二本,給我和範小雅;回頭的時候,我問他本名,他掏出身份證來,一個跟天氣一樣安祥的名字,叫劉和平。我當即把其中的兩本送到小範單位,說起取書的經過,她大笑:"I服了YOU!

你怎麼挑在醫院門口碰頭啊?"這一問,我也迷糊了,回家細讀這兩本書,才明白其中隱秘的暗示:我本是一個靈魂不安症的病患,正在等待救治,而趙老師的書,就是良醫。

春天,參加宣傳部召開的一個會,終於見到趙老師本人,與我想象中的詩人氣質相去甚遠,那樣安靜沉著的中年男人,如何寫出那麼多熱愛生命與生活的詩篇?帶著疑惑,托黃水清老師引薦,在鳳竹園,老師們把酒言詩,我乖乖地坐在竹椅上傾聽。他們談晏明、曾卓,期間趙老師講起二位著名詩人的為人為詩之道,感佩於懷於表;黃老師當場背誦曾先生的十四行詩《懸崖上的樹》。在一種寧靜祥和的氛圍中,我隱隱聽見暗流洶湧的聲音,與脈搏有著相同的節奏,那是老師生命的激情之河在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