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撲朔迷離張垍難定案割舍不掉玄宗輕發落
苗晉卿關押之後,唐玄宗又到華清宮陪楊玉環歌舞。李林甫如釋重負,將案子壓了好長一段時間。
一個多月了,唐玄宗不過問,他也沒有作進一步的安排。想拖上一段時間,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副宰相李適之為人正派,他對李林甫說道:“科考舞弊,是皇上下的結論。苗晉卿的案件必須審理,不然的話,不好交待。”
李林甫說道:“我也想盡快了結,但是沒有合適的人選。禦史台首席長官張倚涉嫌,沒有資格查審科考舞弊案。禦史中丞楊慎矜兼職太多,忙不過來,沒有時間審理此案。沒辦法,隻有放置一段時間了。”
李適之說道:“禦台缺人,可抽調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員來審理。皇上交待的事不完成,追究下來,誰吃得銷啊?”
李林甫摸了一下腦袋,微笑著說道:“還是你想得周到,監督官員是禦史台的職責。抽調其他部門的人,不大合適。特殊情況,就讓侍禦史王鉷領銜主審此案,你看如何?”
李適之說道:“你是首席宰相,我隻是提醒你一下。這個案子皇上已經下了結論,誰來主審,結論都是一樣。”
李林甫親自到王鉷的辦案房間,王鉷受寵若驚,低著頭對李林甫說道:“相爺親自到來,如此關心這個案子。下官將盡最大努力,查清此案,給朝廷一個滿意的答卷。”
李林甫點了點頭,一本正經的說道:“苗大人為官的口碑一向很好,這個案子涉及的官員很多,如果都處理了,朝中還有人做事嗎?因此要顧全大局,對於偶爾犯錯的官員,能保護的就得定量保下來。為了加強力量,我特地讓刑部員外郎①羅希來一同審理此案。”
王鉷立刻理解了李林甫的心意,緊跟著說道:“相爺運籌帷幄,一切都聽相爺的。”
羅希是李林甫的親信,他對王鉷說道:“李相爺非常關心此案,雖然苗晉卿是主考,但科考是吏部組織的。處理了吏部侍郎,吏部尚書能安心嗎?因此我們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盡量上補藥。”
王鉷心領神會:“羅大人說的是,我們不能樹敵太多。”
兩人的想法一致,審理的時候,大都是走走過場,很快就了結案子。
卷宗做得非常到位,第一苗晉卿主持科考沒有收受任何賄賂,與考生沒有任何往來。
第二選擇進士雖然偏向朝廷官員的子嗣,是考慮人才的綜合素質,讀書好的人,不一定有政治才幹,還舉了李白的例子。
而且案子的細節十分清楚,可說是天衣無縫。李林甫相當滿意,立即讓王鉷寫奏折。
他找了一個唐玄宗十分高興的時候,將王鉷的奏折呈報給唐玄宗。
唐玄宗看完奏折,對苗晉卿一案的審理結論很不滿意,因為奏折之中盡是為苗晉卿開脫罪責的說詞。
他質問李林甫:“這案子怎麼回事,你清楚嗎?”
李林甫回答道:“禦史台讓王鉷會同刑部郎中羅希負責審理此案,要他們恪守職責,以法典為準繩,搜集證據,秉公執法不得恂私舞弊。因為臣是吏部尚書,應回避此案的審理,不宜過問審理過程。”
唐玄中點點頭,對李林甫的回答還算滿意,但對王鉷的奏折十分不滿,“你認為此案該如何了結?”
“應該重審。”唐玄宗沒想到李林甫會作出這樣的回答。接著說道:“由誰來主審?”
李林甫說道:“臣舉薦附馬、翰林院大學士張垍重新審理此案,以正視聽。”
張垍是著名宰相張說的兒子,又是唐玄宗的女婿,文采不錯,在翰林院供奉。物以類集,張垍與李林甫不是同一類型之人,因此沒有來往。
而張垍自以為文才很高,根本看不起李林甫,常在唐玄宗麵前說李林甫無德無才,不適合當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