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曾經向李林甫提議讓張垍作黃門侍郎②,也被李林甫婉言相拒。
現在李林甫舉薦張垍來重審此案,而且態度很堅決。這一下使唐玄宗非常驚訝。也說明他與此案無關,要不然他怎麼會讓對自己十分反感之人來重審這個與他的前程有密切關聯的案子呢?
唐玄宗說道:“你能推薦張垍來審理此案,朕十分滿意,準奏。”
其實李林甫有他的打算,唐玄宗雖然對李林甫信任有加,但安祿山啟奏科考舞弊之後,他的態度有些動搖,對朝政的一個音調出聲也開始懷疑。已經有換相的想法。
這對李林甫可說是極其重要,但眼前的副宰相李適之究竟有沒有能力擔當此任,他認為唐玄宗還在考察。這個時候,不能馬虎,出不得半點差錯。
李林甫已經猜到唐玄宗的心思,主動提出讓皇上信任的女婿來審理此案是要穩住唐玄宗。
他分析眼前形勢,李適之去年才接替牛仙客擔任左相,雖有文采,但還沒有到升右相的年限,他要利用這段時間鞏固他的地位。
經過權衡利弊慎重考慮之後向皇上舉薦張垍,他認為張垍是皇上的女婿,深得皇上信任,辦案結論唐玄宗會深信不疑。
然而此人雖然文才很高,但過於迂腐,隻知道照章辦事,很難將王鉷和羅希兩人精心策劃做實了的案子翻過來。
他深知王鉷和羅希的能力,對張垍也很了解,退一步說,即便案子翻了,也隻犧牲苗晉卿一人,他沒有任何把柄在苗晉卿的手上。
而且苗晉卿知道他一直在為他開脫。沒有開脫掉,是皇上盯得太緊,即使被判處極刑,他也會保護他的家人。
使苗晉卿始終存有希望,會死保他這座靠山。
張垍接到聖旨,他十分高興,終於有露臉的機會了。
唐玄宗態度十分明確,要求在一個月內審明苗晉卿案件。
這使張垍感到壓力很大。他是個欲望強盛之人,作為駙馬,隻是在翰林院起草詔書,做一些抄抄寫寫的工作,很不愜意。早就想進入朝政,一顯身手,苦於沒有機會。
現在機會來了,他必須抓住,要全力以赴,審明此案。這案子已經有了定論,讓他重新審理,中間有很大難度。
現在需要一個很能幹的幫手。他想讓監察禦史顏真卿作為助手,但一時拿不準,便去與哥哥張均商量。
張均說道:“顏真卿一介書生,書法很好,但審案並沒有突出表現。吉溫倒是審過幾宗難審的案子,而且十分出色,很複雜的案子在他手上,就能條理分明,清清楚楚。”
張垍也認為哥哥說的有理,便選擇吉溫當助手,一起審理案子。
李林甫讓王鉷請吉溫喝酒,他親自作陪,吉溫感到受寵若驚,他極力討好李林甫。
王鉷說道:“駙馬選吉大人來重審科考舞弊案,吉大人精明強幹,一定能將這案子審查清楚。”
李林甫說道:“今天喝酒,純是私人感情,不談政事。我敬吉大人一杯﹗”
吉溫立即站了起來,走到李林甫的身側說道:“我敬相爺一杯,從現在起我吉溫就是相爺的馬前卒,相爺指到那裏,我就衝向那裏。”
李林甫欣然一笑,端起酒杯說道:“我祝吉大人官運亨通,幹﹗”
張垍將案件的卷宗整整看了三天,所有的證據、證人、證詞都十分清析,找不出任何破綻。
他調出考生的試卷進行翻閱,上萬份試卷夠他看了,看了五天,也沒有看出所以然來,雖然選中進士之人的文章不是最好的,但也沒有脫出選拔標準的範圍,是在判卷的誤差之內。
因為解試卷的考官的角度不定相同,最多也隻能算是有所偏袒,他不知道那些重要的試卷,都是重新更解了的,。那些官宦子弟的試卷都是由國子監的學子做的,替換了他們原來的試卷,還以為他們的文才並不是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