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別踏入對方的氣泡雷區(2 / 2)

當斯金納緊挨著他們身邊坐下後,他們會不由自主地以一種敵視的目光看著身邊的這個陌生人。多數人會選擇默默地移到別處,甚至有些人會明確地表示反感,明確表示:“你想幹什麼?”

斯金納的這個實驗說明了人與人之間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任何一個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圍有一個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間,它就像一個無形的“氣泡”一樣為自己“割據”了一定的“領域”。而當這個自我空間被人觸犯就會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惱怒起來。

斯金納經過實驗證明,氣泡心理不僅指距離上,還包括聽覺、視覺,甚至嗅覺上。比如,在一個公共場合,很多人會對大嗓門講電話的人表現得很反感,在餐廳裏,對吃飯時交談甚歡的人表示強烈的不滿,這些通過聽覺產生的排斥心理,同樣是因為“氣泡”受到了擠壓。

通常,氣泡是否感覺被擠,與氣泡與氣泡之間的距離有關。假如兩個人麵對麵地說話,保持半米左右的距離,是最合適的。如果距離小於半米,甚至隻有幾厘米,在心理上會感覺到壓抑的感覺。這時候,就是氣泡受到擠壓,“領土”被侵犯。

然而,如果說話的兩個人是情侶關係,別說十厘米,即便是零距離也不見得會覺得難受,這時候,是拉近了氣泡;可是,如果對方是陌生人,十厘米的距離就是氣泡被擠了。所以,氣泡是否被擠與人與人之間關係親疏有關。

比如在供人休憩的公園的長椅上,幾乎坐滿了人,隻剩下你身邊的那個位置空著,這時候走過來一個人,直奔你的方向而來,坐在了你身邊,通常你不會覺得被擠;可是如果公園裏隻有你一個人,別的位置都空著,這時候走過來一個人,直奔你的方向而來,擠在了你身邊,你八成會感覺“被侵犯”。

還有一種方法,如果你想阻止別人和你同坐一條長椅,那麼從一開始,你就要坐在長凳的中間,這就會給人一種印象,似乎凳子比較短,這樣你就能成功地在一段時間內獨占這條凳子。

隻是,這種方法並不被別人歡迎。

在社交場合中,保證自己的“領土”不被侵犯最聰明的方式是,不要侵犯別人的“領土”。美國著名作家托馬斯說過這樣一句話:

社交場合中,禮貌和體貼就像投資一分錢卻得到一塊錢的回扳一樣。如果人人都能保持對別人的禮貌和體貼,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會非常愉快。

在自己的內心放置一麵鏡子,對照自己就知道什麼地方需要保持,什麼地方需要改進。從生活中的細節做起,讓“照鏡子”成為一種習慣。

比如,排隊的時候,盡量保持一定的距離,尤其是在購票或者在銀行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