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日本,聽我對你說(續)(5)(2 / 3)

在邦交正常化之後的很多年裏,那片水域保持了相對的平靜,雙方也都心照不宣地遵守著那個“君子協定”。直到日本人率先打破了那裏的平靜:登島、建燈塔、劃出所謂“12海裏”線;之後又發生了撞船和抓扣中國漁民的事件;再往後就是由石原慎太郎和日本政府一唱一和,“雙簧”般上演的非法購島鬧劇。

至今,可能仍有不少研究中日關係的學者和專家困惑:以中日關係40年的基礎和積澱,以兩國龐大的經貿往來和相互依存,以山口百惠、真由美、高倉健、鐵臂阿童木和數不清的“日本製造”(當然現在更多的是中日合資,甚至是“中國製造”)所構造起的兩國“親近感”,兩國關係怎麼可能因為一個小島而如此不堪一擊?

其實,我們現在可以這樣理解,中國的對日邦交正常化,主要動機還是出於對抗蘇聯的戰略考慮,另一方麵還是力圖利落地一刀斬斷日本與台灣的關係,謀求日本確認中國共產黨政權的合法性。這種戰略確實提高了中國在國際政治中的戰略地位,但是也使得中國在談判過程中,對日本做出了諸多讓步。

在整個談判過程中,諸多實質性問題被擱置或被以“政治方式”解決,這給日後中日關係留下了後患。釣魚島就是其中一例。這個當年和邦交正常化相比不是問題的問題,在今天卻成了中日地緣政治和各自內政中超級敏感的大問題。

前不久,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楊伯江,對我講了一個令他十分擔憂的情況。他說,他最近訪問了日本北海道的一所大學。幾年前,那所學校裏報名要求學習中文的學生接近三分之二,而他這次去卻發現,這所大學裏報名學習中文的學生,全校隻有兩三個!這印證了中日兩國媒體這一階段在各自民調中得出的結論——兩國的“國民感情”已低於曆史最低水平。中日在釣魚島問題上全麵爆發,也反映出中日關係有多麼的脆弱和不堪一擊。

釣魚島是中國的領土,無論從發現占有權,還是從《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以及20世紀60年代以來生效的《大陸架公約》《海洋法公約》來看,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都是公認的和無可爭辯的。釣魚島的爭端完全是日方挑起的,這也是毫無疑問的。這裏麵有曆史遺留造成的必然和現實地緣政治博弈的考量,當然,更有日本的“陰謀”。

“陰謀”一,樹中國為威脅和敵人,以釣魚島牽製中國,借此順理成章實現日本“正常”國家的目的。

以安倍為代表的日本戰後新生代的奮鬥目標,是使日本成為“正常”國家,名副其實的大國。雖然這個理想在亞洲並沒有多少市場,但在國際上,特別是西方主流國家還是得到了相當的同情與理解。而在亞洲,真正能夠阻止日本實現“正常化”的國家似乎也隻有中國和韓國。

韓國基本屬於雷聲大雨點小。因為日韓同在美國的絕對掌控之下,某種意義上,他們是一條大船上的兩個小夥計。日本相信,關鍵時刻韓國的公關工作是可以由美國來做的。於是,能夠阻礙日本朝著“正常化”國家邁進的就隻有中國了。

安倍不惜冒險在釣魚島問題上與中國翻臉,其實是一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謀。就是說,一方麵在釣魚島問題上與中國寸土不讓,針鋒相對,保持僵持,而另一方麵,拿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展示出的強硬和一係列舉動說事兒,突出自身麵臨的所謂“中國動武”的威脅,緊鑼密鼓地修改和平憲法,修改防衛大綱,升級自衛隊以及集體自衛權,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則等等。事實上,釣魚島爭端爆發後的一年多時間裏,中日之間雖互不相讓,但日本方麵卻在上述領域實實在在地做了很多的鋪墊和準備。人們發現,“安倍們”離他們的目標已經越來越近。

“陰謀”二,將釣魚島爭端納入美國製衡中國崛起的布局中,配合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從而牢牢地將日本的安保置於美國的保護之下。

釣魚島爭端恰恰發生於美國全麵啟動“亞太再平衡”戰略之際,日本不失時機地抓住了這個機會。盡管《日美安保條約》隻是美國對日本安全的一個承諾,但是安倍認為,在美國“再平衡”的總布局下,日本將是美國在亞太地區圍堵和製衡中國的重要夥伴和堡壘,釣魚島一旦“有事”,美國定會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