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薩科奇還在媒體上說:“我昨天給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親自打了電話,我們談得很好,胡錦濤也表示很關心法國的局勢,也願意為克服歐債危機,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諸如此類,讓人有一種歐洲眼巴巴看著中國,盼著中國成為歐債危機救世主的感覺。
後來,在直播節目中,主持人問我:“中國能不能救歐洲?”我當時引用了葛優電影裏的經典段子說:“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況且,中國還不是地主,我們仍是個發展中國家,經濟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哪怕外彙儲備世界第一,也是我們的工人辛辛苦苦一點一滴掙來的,都是血汗錢啊!怎麼能隨便就拿個上千億歐元,讓富得流油的歐洲人去花?所以我當時預測,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會比較慎重。
後來事實也證明,胡主席、外交部副部長傅瑩,包括很多國內專家在會上都強調:歐洲有足夠的實力,歐洲人完全能夠救自己。與歐洲有著大量生意往來的中國,當然關注歐洲人的事,但是我們認為,中國應該首先把自己的事做好,把自己的經濟發展好,實際上就是對歐洲的一種幫助。
這樣的應對,展現出中國外交的一種成熟和智慧。相比之下,2008年美國出現次貸危機時,中國出手相助,掏了很多銀子去買美國國債,客觀上幫美國度過了危機,但後來,很多專家學者發現,我們多少有點被美國人忽悠了。因為買了美國的國債之後,發現他們不還錢,突然間搞量化寬鬆,瘋狂地印鈔票,造成貨幣貶值,把我們持有的債權縮水了。所以,我們當時實打實借給他們真金白銀一千億美元,兩三年後變成六百億,另外四百億就這樣被蒸發了。
這是一個教訓,也引起了國內經濟界的反思。我還記得,當時在國內一家網站上看到一幅PS的照片,是奧巴馬、薩科奇還有默克爾在開會,哈哈大笑地指著旁邊的五星紅旗,旁邊有一句設計對白:錢多、人傻,說點好話,就能把他們忽悠了。這幅漫畫令我印象很深刻,它典型地反映了我們當時所處的環境,揭露了歐美國家的把戲。
所以,在G20峰會的直播報道中,我多次大聲疾呼:歐債危機是一個有限的危機,不是大範圍的經濟危機,隻是歐洲國家在他們財政政策上出現了失誤。而歐洲老百姓的日子,或許沒有以前那麼奢華,但他們依然是富人,享受著各種優厚待遇,不要以為歐洲不行了,歐洲依然是世界大款,歐洲國家聯合起來的力量,一點也不比美國差。而我們中國目前還在發展期,頂多算是個小地主,還沒變成大富豪,實在沒必要拿錢去砸他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了。
我多次去歐洲,一直有一種感慨。當你坐著歐洲之星,或是開著車,穿梭於歐洲大陸時,一眼望去藍天如洗,田野碧綠,綠色大地綿延無盡,處處都是天然的高爾夫球場,路邊就有大片大片的森林。你會從內心感覺:歐洲人真的是上帝的寵兒,他們生活在全世界最肥沃的土地上,自然資源豐富,環境氣候宜人,南北西東都是如此廣袤富饒,隨地播種就能豐收。當然歐洲國家優秀的環境治理,也讓人覺得身處自然的恩寵之中。
歐洲人幾百年來都過著非常優越的生活,他們已經習慣了這樣,在采訪中,有些歐洲人吐露心聲:其實不是什麼危機的問題,而是歐洲大多數人生活太舒適,不願意幹活,變得很懶散。像南歐的一些國家,意大利、西班牙、希臘,你可以去看看,他們的國民一天上幾個小時班?幾乎不上班,他們不願意工作,隻想在家享受,喝喝咖啡、曬曬太陽,這才是生活。而且,由於社會福利保障好,歐洲人有點錢就花掉,唯一攢錢的理由就是旅遊,去中國、去埃及、去南非,玩轉世界上所有漂亮的地方,是他們最大的生活目標。
相比之下,中國所處的東亞地帶,真的不像我們自己所說的那樣地大物博。其實,隻有長江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比較宜居;很多地區,比如我老家所在的黃土高坡,就是很貧瘠的一塊土地,高山峻嶺,生存環境非常艱苦。而且,中華民族災難深重,在貧困中生活得太久了,憂患意識很強。基本上每個中國家庭,首要的目標就是賺錢攢錢,以備不測。我現在也這樣,我母親也是這樣,我奶奶也是這樣,多少代人都是這樣,有點錢就一定得存著,日子一定要過得很簡樸,一定要節儉。
所以,有時候看到國內許多媒體,喜歡對比中國人和外國人的生活態度,認為我們中國人活得很累,沒有情趣,不夠放鬆,但這絕不僅僅是一個對待生活的態度問題,而是有深刻的社會現實原因的。歐美國家的人有這個資本,也有這個信心,他們覺得,我不會有問題,即便我有問題,國家也會管。但是中國呢?無論是國民收入還是社會保障,都無法讓大家的生活真正輕鬆起來。
這趟戛納之行給我最深的體會是,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任何事情,都不要簡單地預設立場,不要簡單地人雲亦雲。事實上,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在討論“歐債危機”。我會說:少來了,歐洲人的日子過得比我們好多了,我們還是先操心自己的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