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周易》是民族文化之根(2 / 3)

每一事物中有太極,有太極就有陰陽,五行的本身也具有太極與陰陽,這就決定了宇宙本體為什麼與宇宙內萬事萬物能夠合一,為什麼“道法自然”使人在任何時間、任何空間和任何事物中都能夠受到“道”的啟發,為什麼“道”無處不在。

宇宙本體運行最大的規律是自然與和諧,無論是道家講的“修真”,還是佛家講的“修善”,一切均以和諧為本,既然宇宙是以和諧為本,那麼貫穿在宇宙本體以下的一切人、事物、物質、陰陽、五行,都具有宇宙本體的這種特性。當事物符合宇宙本體的這種特性時,人與事物的發展、生存一定是和諧、如意、順利與快樂的,事物的變化一定是朝好的方向發展。這個時候,五行相生也是和諧的相生從而推動事物向更高、更廣、更大的層麵發展,五行相克也是為了促使事物朝有利的、好的方向發展。當事物背離宇宙本體的這種特性時,人與事物的發展、生存一定是不和諧、不如意、不順利、不快樂的,並且事物一定是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這個時候五行的相生與相克均推動事物朝不好的方向發展。

二、人人都可以進入《周易》應用之門

大凡現代對《周易》感興趣的人,都會遇到一個頭痛的問題,就是《周易》爻辭中的古文含義實在讓人傷腦筋。因此,很多人被這些令人頭痛的古文折磨而放棄了對《周易》的學習與研究。

我經常跟學“易”者說:《周易》爻辭相當於兒子的麵目,八八六十四卦相當於老子的本來麵目,兒子是從老子那裏生出來的,你把兒子研究了半天,研究得頭都大了,卻還是不明白老子長什麼樣。你把老子搞明白了,自然能把兒子分辨出來。

所以,研究與學習《周易》,一定要先學習八八六十四個卦是怎麼形成的,怎麼變化的。一個卦有六個爻,每一爻的陰陽有何不同,又是如何變化的。你再來對照爻辭就明白了《周易》講了些什麼,這個卦大概講了些什麼。

有兩個最簡單的《周易》預測應用的辦法,第一就是你對“周易八卦”什麼都不知道,有一天突然想要問一件事情的發展情況,拿起《易經》來隨意一翻,隻要你做到了是真正有感而發,是隨意而翻書,保證你翻到的那個卦的爻辭就解答了你要問的事情的發展方向。過去古代的人說這是通於神明,感而所得,實際上是你這個行為的本身就具備了起卦的功能,隻是把起卦過程隱藏在翻書這一動作之中了。第二個方法就是你對“周易八卦”略有了解,知道怎麼樣起卦,那麼你起出了卦後,對照這個卦的爻辭,也一定能判斷出這個事情發展的方向。這是《周易》預測與應用中兩個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也是靈性特別閃光的地方。也是開始最能夠將你引入《周易》應用之門的方法。

在《易經·係辭上傳》第二章中孔子說他學習《周易》的心得體會時講到:“聖人設卦觀象,係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故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此段話我們翻譯一下就是:“我心想要預測一個事情的發展,於是起卦,通過仔細觀察卦的卦象、爻象,看其中的陰陽兩種因素是怎麼作用、怎麼轉化和怎麼變化的。再看看《易經》的係辭上是怎麼對此進行解釋與判斷的,這樣就能夠知道事物發展變化的好壞了。所以說,吉與凶不過是失去與得到的表現罷了;悔吝不過是憂愁、懊悔、傷腦筋的表現罷了;卦中陰陽的變化反映了事物的前進與後退;剛與柔、陰與陽如同晝夜的運行一樣不斷發生變化。一卦分六個爻,六爻又分別代表了天、地、人三才以及在其中的萬事萬物。所以,懂得應用《周易》的人,依據《周易》八卦的次序而安裝八卦,通過卦象、爻象,再反複推敲易經爻辭的含義,常常能使預測的人非常快樂於預測的準確性,並因此而愛不釋手。所以,懂《周易》的人,安裝好八卦後就心平氣和地仔細觀察它的卦象所代表的含義,或者反複推敲《易經》爻辭的含義,根據卦中陰陽的變化來分析判斷事物的運行規律,從而達到預測的目的。再加上你學習《周易》八卦本身所具備的靈性,也一定能夠幫助你達到預測準確的目的。”

從以上孔子對應該怎麼樣學習《周易》的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習《周易》沒有一點難和玄的地方,是人的思想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而且孔子早在兩千五百年前就告訴我們,要想學習《周易》,一定要先學習什麼是八卦的卦象(設卦觀象),你才可以去分析爻辭是什麼意思。盡量不要逆行,那樣就會使你被爻辭的之乎者也所難住,同時也會被裏麵的什麼神呀、聖人呀、天道呀搞得神神秘秘,以為難懂難學。在翻譯上麵孔子的話時,我就把“聖人”、“君子”直接翻譯成了“我”與“預測者”,當然孔子的“聖人”涵義包含廣大一些。其實隻要我們能夠靜下心來,學習《周易》跟學習任何文化知識一樣方便,它同樣有它的邏輯思想與推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