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如此。據最近《大陸報》所載,赴日遊曆乘上海丸到滬的美國某名人告訴該報訪員,說日本有知識者都極力反對和中國作戰,他們和美國朋友講到這件事,都說今日最有益於日本和日本人民的,就是他們的陸海軍在中國受到好好的打擊;他們都痛恨他們軍閥的狂亂行動,但是因為無力製止,隻有切望其傾覆罷了。足見中國的製裁日帝國主義,對於日本的大眾也是有利的。
我們鄭重說明中國人的責任的重大,並不是要製造中國的誇大狂。恰恰相反,因為責任重大,第一,更需要沉著的奮鬥和艱苦的掙紮;第二,更了解我們的犧牲,我們的苦難,不是沒有代價的;是有著很大的代價,我們雖受盡犧牲,曆盡苦難而無悔!我們的犧牲和苦難不但是為祖國,而且也是為世界人類,甚至也是為敵國的大眾,那麼任何犧牲任何苦難的忍受,都是值得的。我們隻有“踏著敵人的炮火前進”!我們隻有前仆後繼地踏著我們的烈士的血跡前進!我們的行動是有最光榮的目標做前導!
永遠做老實人 忠誠於黨的事業
林月琴
我們都是共產黨員,記住主席的話,永遠做老實人,忠誠於黨的事業。
我和榮桓在革命鬥爭中共同生活了20多年,回顧他光輝的一生,感到他畢生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英勇戰鬥,確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共產主義戰士。可是,當我今天真正拿起筆來想為他追記一點什麼時,卻又覺得為難了。從哪裏寫起呢……想了又想,還是從榮桓和我結婚不久一個難忘的日子說起吧。
那是在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榮桓被任命為八路軍115師政治部主任,正準備開赴山西抗日前線。為了給友軍樹立一個好的風氣,黨中央、毛主席規定,我軍家屬不要隨隊前往。榮桓確定要我留在延安。有一天,毛主席派警衛員來叫我到他的住處,我感到很突然,剛走進窯洞,主席起身招呼我坐下後,說:“啊,你就是林月琴同誌,都做過什麼工作?打過仗嗎?”我說:“原是四方麵軍的,當過宣傳員,後來有一個營的婦女工兵哩。”主席笑著說:“噢,你還是個營長嘛!你們結婚吃了什麼?”我說:“吃了一頓麵條。”主席風趣地說:“怎麼,吃麵條也不請我!”我忍不住笑了,剛來時的拘束感全沒有了。主席親切地向我說起了榮桓的經曆和為人。榮桓1902年出生在湖南衡山縣魚形南灣一個破落地主家庭。青年時期,為了追求真理,曾先後在長沙、北京、青島、武漢、廣州等地求學。1927年,在武漢大學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他組織了鄂南通城、崇陽的農民武裝暴動,後來帶了100多人槍,到湖南參加了秋收起義。三灣改編時,有些人在艱苦的鬥爭麵前灰心動搖,少數人已經不辭而別了。榮桓堅定地留了下來,被任命為連黨代表,跟隨毛主席上了井岡山。毛主席講到這裏說:“為什麼讓榮桓當黨代表呢?就是因為他老實。”
提到“老實”,我不由地向主席說起榮桓講過的一個笑話。鄂南暴動時期,部隊分到一批銀洋作為連隊的菜金,裝在一隻箱子裏,由榮桓保管,每次行軍他都親自提著那隻箱子。有一次,一個農民裝束的人走近他身邊,對他說:“黨代表,你辛苦了,我來幫你提吧。”榮桓便把箱子交給了那人,等到了宿營地,那人連影子也找不到了。事隔多年,榮桓記起來笑著對我說:“走進革命隊伍的人看來也並不都是真革命哩,混飯吃的,找出路的,大有人在。”
毛主席聽罷哈哈大笑,說:“你看,從這件事上,他這個老實人也悟出了一條真理呢!所以他對是和非、正確和錯誤鑒別得特別分明。”主席還告訴我,榮桓在與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鬥爭中表現了堅定的原則性,因之遭到撤職,被派到江西地方搞擴紅工作。榮桓雖然蒙受冤屈,但並沒有動搖他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仍舊老老實實地為黨的事業工作,3個月過去,圓滿完成了擴充3000名紅軍戰士的任務。接著毛主席又說:“榮桓同誌是個老實人,而又有很強的原則性,能顧全大局,一向對己嚴,待人寬,做政治工作就需要這樣的幹部。當然,老實人免不了受人欺負,這也沒什麼,曆史總會正確地評定一個人的功過的。在世界上要辦成幾件事,沒有老老實實的態度是不行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是老實人,科學家是老實人,我們共產黨人都要做老實人。”最後,毛主席關切地說:“你們新婚不久就要離別,我是不是有點殘酷?”我立刻回答:“那是革命需要嘛。”主席聽了,滿意地點點頭說:“好,長征路上你是宣傳員,提著石灰桶刷標語,動員人家送郎參軍,今天你自己也送郎上前線羅!”
從毛主席那裏回來後,我向榮桓說了主席接見的情景,他聽了很激動,但他是不善於流露感情的,隻是把主席的關懷和褒譽深深埋進心底,加緊了開赴抗日前線的準備工作。臨分別那天,榮桓才對我說:“我走了,你留在延安好好學習、工作。我們都是共產黨員,記住主席的話,永遠做老實人,忠誠於黨的事業。”
直到1938年,我和一批同誌到達晉西敵後根據地,才同榮桓團聚。第2年春天,八路軍115師開赴山東,從此至1945年10月,我和榮桓在抗日戰場上共同度過了6年的戰鬥生活。這期間,艱苦的鬥爭環境和繁忙的軍務,使榮桓每天都處在緊張的工作狀態之中。他多病的身體一天天消瘦下來,但始終精力充沛地為黨和民族的抗戰事業工作著。1942年是鬥爭最複雜、最艱苦的一年。這年8月,國民黨111師,由師長常恩多率領起義,該師的頑固派孫煥彩糾集了一批反共土頑分子占據了111師原駐地甲子山區,勾結日偽不斷進犯我根據地。為了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支持起義的111師,我115師決定,集中6個團的兵力,攻取甲子山。榮桓深知這次戰鬥對整個山東抗戰局勢的意義和影響,親自帶領一個騎兵排連續急行軍趕到前線指揮,生活十分艱苦,有時連喝上一口水也非易事,緊接著又是連續5晝夜的攻堅戰,他作為一個指揮員,哪裏能顧上合合眼睛?這次戰鬥勝利結束以後,榮桓就因極度勞累病倒了,每天尿血。當時魯南環境艱苦,既難以確診,又沒有特效藥,隻能找農村醫生用點土方子治病。一次,為他做尿道探測檢查手術,由於器械落後,又缺少麻藥,他忍著難言的疼痛,汗水把他鋪下的床單都濕透了。即使這樣,榮桓還是關心別人比關心自己為重。他一再叮囑醫生要沉著,別為他擔憂。這以後的每次重大戰鬥,榮桓都不顧同誌們的勸阻,以他對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仍要躺在擔架上,堅持親臨火線指揮,繼續領導著山東軍民的抗日鬥爭。
一切成就歸於黨,歸於集體
錢學森
沒有黨的領導,沒有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廣大科技人員的協同攻關,這樣的事情誰能辦到?所以我常常說,一切成就歸於黨,歸於集體。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我的切身感受。
我自1955年回到祖國後,就在黨的領導下,開創我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回想當年,黨中央、毛主席下決心搞“兩彈”,那真是了不起的決策。那個時候,我們的工業基礎十分薄弱,連汽車都沒造出來,竟決定搞最尖端的技術—導彈和原子彈,沒有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偉大胸懷和氣魄,誰敢做這樣的決策?
當時在黨中央、毛主席的領導下,由周恩來總理和聶榮臻元帥具體組織實施。他們采取什麼辦法組織實施這項巨大的係統工程呢?就是民主集中製的辦法。一是真正發揚民主,重大技術問題的決策,要聽取各方麵專家的意見。聶榮臻在國防部五院特別強調,凡科學技術問題,都由科學家定,其他人不得幹預。周總理每次召開專委會議,先請出席的人充分發表意見,他在聽取了各方麵的意見以後,才根據大家的意見做出決策。甚至他已經決定的問題,若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見,而且講的有道理,他也會立即接受,並修改自己的決定。二是高度集中,一旦中央定下的事,各部門都得執行,都得照辦,有困難你去想辦法克服,不能講條件,不能各搞一套,互相扯皮,互相重複。
我在周總理和聶老總的領導下做技術工作。我做技術決策,也按周總理和聶老總的辦法,實行民主集中製。每個星期天下午,把幾位型號總師請到我家裏開技術協調會,先請每位老總充分發表意見。對於意見一致的問題,我當即拍板決策:“就這麼辦!”意見不一致的問題,如果是急辦的,我先提出解決辦法,大家分頭去執行。辦成了,功勞是大家的;出了問題,由我負責。如果不是急辦的,在下星期日的會上繼續討論。這個辦法很有效,幾位老總在會上都能暢所欲言。幾十年後,大家回憶起那一段的經曆,仍十分懷念。
由於我們既講民主,又講集中,而且是真正的民主,高度的集中,所以把方方麵麵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把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解放軍指戰員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當時我們沒有任何先進設備,火箭發動機的車間就設在一個工棚裏。那些複雜精密的部件是靠金工師傅用手工一點一點加工出來的。科技人員和專家都下到車間,和工人師傅一起解決設計加工中的問題。在試驗基地搞發射試驗,一幹就是一個多月,夜裏有時就睡在板凳上打個盹。組織指揮這樣的大型試驗,通信手段就靠有線通信,為了保證通信線路暢通無阻,把全國的民兵都動員起來了,兩個人看守一個電線杆,日夜值班。那真是千軍萬馬,把全國人民都動員起來了,但組織調度又十分嚴密,層層負責,各司其職。就這樣,我們的第一枚導彈在1960年就首次發射成功了,第一顆原子彈在1964年就炸響了。這樣的速度是空前的,是美國和前蘇聯都不曾有過的。沒有黨的領導,沒有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廣大科技人員的協同攻關,這樣的事情誰能辦到?所以我常常說,一切成就歸於黨,歸於集體。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我的切身感受。
今天,在黨的第三代核心的堅強領導之下,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有了空前的發展,各方麵的條件都大為改善。但我想,當年我們搞“兩彈一星”的那種精神不能丟。在建黨80周年前夕,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是充滿信心的。相信在江澤民總書記的率領下,全國各族人民和廣大科技人員一定會創造出更偉大的成就!
讓忠誠伴我們同行
苑林剛
在我們這個隊伍裏談忠誠,最直接的意義就是要始終忠於黨、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忠於人民軍隊。這種忠誠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服從,而且是關鍵時刻的舍己。
軍人的最高價值莫過於忠誠。它是秩序的前提,是關係的保證,是情感的基礎,更是軍人品格的至高境界。
在我們這個隊伍裏談忠誠,最直接的意義就是要始終忠於黨、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忠於人民軍隊。這種忠誠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服從,而且是關鍵時刻的舍己。
忠誠是一種信念,更是一種真真實實的付出。當沒有血與火的考驗讓你作出犧牲、沒有挫折和困難讓你作出抉擇的時候,講忠誠容易,但當生與死的考驗悄然來臨、突如其來的變故瞬間光顧、巨大的誘惑讓你眼花繚亂的時候,也許講忠誠就不那麼容易。正如定位才能安本分、定向才能安發展、定力才能安變化一樣,有了忠誠的信念和敢於為這付出行動,才可以做到虛懷若穀、得失有度。
忠誠是一種責任和義務,更是一種尊嚴。它是不可以推卸的,也是不可以改變的,更是不可以褻瀆的。忠誠是一個人自立於群體、自立於社會、自立於世界的基石和根本。作為一名共和國的軍人,當你穿上這身軍裝的時候,就同時被賦予了相應的責任和義務,這是軍人所特有的社會性所決定的,是不可回避的,無論你自己願意與否。
忠誠是一種莊嚴承諾,更是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一個人把忠誠真正變成了日常生活,他就會獲得長久的發展、長久的光榮和長久的幸福;他就會在得失考驗麵前知足常樂,在犧牲奉獻麵前自得其樂;他的精神家園裏必定開滿了鮮花,始終彌漫著美麗和光明。
忠誠是一種巨大力量,更是我們人生的守護神。當一個人忠誠於自己的信念、忠誠於自己的事業、忠誠於自己的價值觀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一往無前的、一種百折不撓的信心、一種神聖無比的力量。許多英雄人物為什麼能讓人敬仰,就是因為在他們身上始終閃耀著忠誠的光芒。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無論他的地位是高還是低,也無論他在做什麼,哪怕他是肢體殘缺的人,隻要他時時處處體現出了忠誠的精神,就一定會贏得人們的敬仰。人的高貴和尊嚴在於有思想、有精神、有靈魂,而忠誠則是其永久的底蘊和守護。從這個意義上說,離開了忠誠也就沒有了未來。
在中國,20世紀是人的階級性、民族性覺醒的世紀,而21世紀則是人的尊嚴性、價值性覺悟的世紀,在這兩個特別的世紀裏,忠誠是它們共同的靈魂和主旋律。因為,隻有忠誠才會突起我們在自由追求中的茫然性,才會駕馭我們在自主奮鬥中的方向性。要知道,在堅定性的把握上沒有什麼會超過忠誠情感的固守而更紮實管用。所以,過去的世紀需要我們用忠誠去捍衛,而開始的世紀更需要我們用忠誠來開拓。